NEWS
媒體報道應變求新壯大外貿新動能發布時間:2025-08-07
今年上半年,在貿易摩擦等復雜環境下,我國外貿交出了逆勢上揚的成績單,不僅規模再創新高,結構持續優化,更呈現新動能快速壯大的喜人態勢。特別是貿易規模超500億元的伙伴數量、有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均實現不降反升,彰顯出敢闖敢拼、奮躍而上的精氣神。外貿喜人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地各部門的聚力攻堅,更離不開廣大外貿企業、從業者的應變求新、化危為機。展望下半年,受“搶出口”效應減弱以及單邊主義持續的影響,外貿穩增長仍需付出艱苦努力,要堅定不移壯大新動能,促進外貿提質增效。優化布局,形成多元市場格局。“與其在紅海搶蛋糕,不如到藍海做蛋糕。”近年來,我國外貿朋友圈越來越大,特別是新興市場成為重要增量,外貿多元化市場格局不斷拓展。上半年我國對東盟、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速都達到兩位數,傳統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正被新興市場的增量有效化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成員國、金磚合作機制國家等,正成為外貿企業值得深耕的重要市場。各地各部門應鼓勵企業赴境外參展,開展經貿洽談、招商推介等活動,同時以有效服務降低企業“走出去”成本。各類外貿企業應加強對新興市場的政策法規、市場需求、消費喜好研究,明確不同區域出口方向,以差異化策略搶占市場。提升技術含量、附加值,形成高質量供給。近年來,小到咖啡機、掃地機,大到電動汽車、鋰電池等“新三樣”,我國商品的創新力已經得到全球消費者認可,塑造了“優質優價”新形象。在全球競爭加劇與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廣大外留企業應搶抓機遇,技術氣品牌雙管齊下,提升競爭力。一方面,緊跟國際市場需求變化,推出差異化、定制化、科技感強的產品,以高附加值、高性價比的新品供給搶占國際市場;另一方面,要加快品牌建設,提升知名度和溢價能力,形成競爭新優勢。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形成新增長點。今年4月,受關稅沖擊,美國民眾紛紛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搶購高性價比的中國商品。當貿易壁壘試圖割裂全球供應鏈時,蓬勃發展的跨境電商等業態模式,正助力各類商品便捷直達全球消費者。因此,應持續完善支持政策,打造特色跨境電商“產業帶”,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促進更多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參與國際貿易。與此同時,當前全球貿易還呈現出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態勢,應進一步加大對離岸貿易、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市場采購、保稅維修等新業態新模式的引導和扶持力度,形成澎湃強勁的外留新動能。應變之中顯韌性,求新之處見未來。上半年外貿的可喜成績,為我國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提供了更多底氣。主動適應全球新形勢,加快培育新動能、打造新優勢,我國外貿將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態勢,為全球經濟貢獻更多中國力量。來源:經濟日報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外貿/物流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逆勢上漲 中國跨境電商持續開辟“新藍海”發布時間:2025-08-06
8月,義達跨境(上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將新開通兩條國際物流通道:上海至越南的小包快遞航線及合肥到法國的包機航線,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新興市場跨境物流需求。“今年以來,客戶對東南亞、歐洲、拉美這些新興市場的需求明顯增長,我們正持續開辟新航線并建設海外倉,以強化物流與庫存保障能力。”義達跨境(上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覃帥介紹,公司今年已在墨西哥新建了一萬平方米的海外倉,并計劃在德國和越南擴建海外倉儲系統。盡管國際形勢復雜嚴峻,這家有著20多年跨境物流經驗的企業仍保持銷售額增長,去年銷售額超40億元,今年預計突破50億元。作為跨境電商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物流企業不斷加密的“新航線”和逆勢上揚的“營收線”映射出中國跨境電商正不斷開辟新藍海、尋求新增量。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約1.32萬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出口1.03萬億元,增長4.7%;進口2911億元,增長9.3%。越來越多的企業正擁抱跨境電商賽道。企查查數據顯示,2025年前4個月中國新增注冊跨境電商企業5080家,同比增幅高達173.24%。“跨境電商通過網絡化和數字化,使企業能直接、快速觸達海外消費者,并提供多元化的渠道與市場選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王健指出,“這賦予了中小微企業更靈活應對挑戰的能力,助力其將產品銷往全球。”今年以來,TikTok Shop陸續進入墨西哥、巴西、日本等市場,憑借“短視頻+直播”模式融合娛樂與購物,加速吸引全球市場。同時,一些跨境電商企業正加速在新市場構建本土供應鏈。中國跨境電商持續壯大的同時,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往來也更密切。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絲路電商伙伴國已達35個,在19個國家建設了65個直采基地,國際間電商各領域合作正積極推進。“跨境電商是快速連接各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數字橋梁’,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我們愿同全球各國加強合作與交流,促進跨境電商健康可持續發展。來源:新華網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外貿/物流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跨境電商怎樣跑贏下半場發布時間:2025-08-05
跨境電商是快速連接各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數字橋梁”,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和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跨境電商借助互聯網技術,突破地域限制,連接全球消費者與商家,優化消費體驗,提供便捷、多樣化的購物選擇。同時,跨境電商推動貿易數字化轉型,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交易效率、精準營銷和供應鏈管理,促進國際貿易的高效、透明發展,成為全球貿易增長的新引擎。對中國而言,跨境電商進口側重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為國內消費者提供全球優質商品,并注重優化消費體驗;跨境電商出口助力中小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且更突出靈活響應海外訂單。然而,美國取消對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低價值商品的T86免稅清關政策以及800美元以下包裹的免稅待遇,歐盟即將取消150歐元以下進口商品的增值稅免征門檻,同時對小額包裹收取手續費、征收增值稅,并實施《通用產品安全法規》(GPSR)等措施,無疑將導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監管壓力增大。跨境電商應怎樣走好下半場?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跨境電商分會副秘書長鮑大林建議,通過拓展新興市場、優化供應鏈、提升產品附加值,來降低風險、增強競爭力,將成為下一步企業出海的應對措施。“盡管有的國家對跨境電商人為設限,但并不能改變跨境電商本身的優勢和國際貿易數字化發展大勢,以及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趨勢。”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表示,與2024年上半年約10.5%的增長率相比,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增速明顯放緩。亞馬遜、阿里國際零售等平臺的營收增速,從原來的兩位數降至低兩位數或個位數,利潤則成為更加關鍵的衡量指標。在全球電商“紅利期”逐步退潮、外部政策不確定性增強、國際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跨境電商企業應轉向“質優增長”,以提質為核心,更加關注利潤率、產品溢價能力、品牌價值,避免單純追求規模。跨境電商企業要在多元市場渠道拓展、供應鏈優化、數字化管理和合規體系建設上持續投入,才能在“下半場”贏得競爭優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商所所長杜國臣分析,隨著跨境電商在全球范圍的影響日益擴大,中國電商企業要提升在產品標準、貿易規則、競爭政策等方面的合規水平和合規意識,適應不同市場的要求。另外,要進一步提升跨境電商與產業鏈供應鏈之間的融合水平,從傳統的訂單生產模式向“小單快反”、多品類、小批量轉型,促進傳統外貿企業與跨境電商發展的同頻共振,推動更多適合跨境電商出口的產品和廠商更好發展。來源:國際商報 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外貿/物流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人民日報:以舊換新,激活快遞物流新動能發布時間:2025-08-04
上半年快遞業有力服務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撐網上零售額增長8.5% 以舊換新,激活快遞物流新動能(經濟聚焦)核心閱讀“兩新”政策加力擴圍,快遞業在服務好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同時,也迎來發展新機遇。從單向配送,到送裝一體,服務模式不斷升級;非標準快遞業務的拓展,帶來業務量持續攀升;暢通“送新取舊”全鏈條,強化供應鏈服務能力……隨著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快遞企業將繼續優化服務網絡與技術應用。7月9日,一臺從廣東中山發往江蘇常州的以舊換新家用空調,成為2025年我國第1000億件快遞,較去年實現這一目標提前35天。快遞業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毛細血管”。第1000億件快遞定格在以舊換新的消費品上,這不僅成為政策助力消費市場擴大的有力印證,也為觀察快遞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全新視角。補貼品類擴圍,快遞業如何更好服務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內需政策加碼,又將為快遞業發展帶來哪些新機遇?記者進行了采訪。從單向配送到雙向履約大件物流有新模式,小件配送用新技術“入伏天氣悶熱,舊空調不給力,換新補貼加殘值抵扣直降400元,還能免費安裝取舊,果斷換新機。”近日,河南鄭州市民陳先生在電商平臺下單了一臺新空調,在約定的時間,師傅準時送貨上門、完成安裝,并將舊空調拆卸帶走,全程不到兩小時。從單向配送到“送新取舊”雙向履約,背后是送裝一體的快遞服務新模式。“不同品類的拆舊換新流程復雜,涉及系統對接、服務派單、安全搬運等多環節,要求末端服務人員同時具備配送、拆舊、安裝等多項技能。”京東物流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持續加強專業送取工程師儲備,以舊換新物流服務下沉更廣。大件物流有新模式,小件配送用新技術。今年以來,以舊換新加力擴圍,對物流配送的時效性和服務模式提出新考驗。“坐等快遞員上門,在家就能驗機,太方便了!”今年“618”電商促銷首日晚8時,廣東東莞市民傅女士收到了早上下單的新手機。送件、拆裝、驗碼、上傳……不到20分鐘,便完成了簽收。“不同于普通快件,‘國補’快遞需要現場開箱,拍攝采集商品信息。”順豐集團通信高科技解決方案高級經理周運丹告訴記者,為更好承接相關訂單,公司專門構建了一套基于物流憑證的管理方案,消費者在線上平臺下單后,快遞員在派件時即可同步完成核驗,實現“下單—發貨—運輸—派送—核驗—簽收”的全流程閉環。看似只增設了“核驗”一個環節,卻對政策落地至關重要。“倘若在物流承運環節,商品核驗不通過,商家就可能因拿不到補貼而承擔損失,從而影響參與以舊換新的積極性。”周運丹解釋,結合AI圖像檢測、數據驗證等技術手段,快遞員在執行環節實現了標準化作業,既保障了補貼真實有效發放,也提升了消費者的簽收體驗,降低退貨率。“通過技術、設施、網絡協同,今年上半年,快遞業有力服務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撐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5%。”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戰略規劃研究部主任劉江建議,一是優化倉配一體化模式,通過消費數據引導制造企業安排生產和智能分倉,提升全鏈路響應速度;二是創新循環經濟模式,將快遞網絡嵌入資源再生鏈條,推動“送新取舊”向綠色低碳轉型。從支撐業務增長到助力提速轉型拓展非標準快遞業務,推動多環節協同今年以來,我國持續加力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對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進行品類擴圍,驅動快遞業務持續攀升。“在政策刺激下,家居家電、消費電子等消費需求增加,帶動寄遞業務量不斷增長。”順豐速運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公司貨量規模同比增長超過20%。今年1月20日“國補”服務上線以來,已覆蓋電商平臺的大多數品牌,廣泛應用于手機、平板、智能穿戴、學習機、電腦等品類,新增超千萬訂單。來自京東物流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大件家電以舊換新訂單在大件訂單中占比超三成,同比增幅達150%。“送新取舊”之間,快遞業正加速轉型升級。“傳統寄遞服務附加值低、市場競爭激烈,‘送新取舊’更考驗技術水平和末端服務能力,是企業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的‘助推器’。”周運丹說,2019年,順豐著手拓展非標準快遞業務的個性化服務,近年來,消費品門店巡檢、電子回單簽署等新業務營收年均增長達64%。新業務新模式背后是上下游的高效協同。以京東物流為例,向上游,承接零售的送新需求,將換新服務高效落地至終端用戶;向下游,與回收商建立穩定交付鏈條,打通舊機從用戶家中到環保處理的“最后一公里”。“服務網絡、專業履約團隊和標準化拆收流程,支撐了以舊換新的規模化增長。”京東物流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看來,通過消費端需求釋放與供給端服務升級,增量政策推動了快遞業從規模擴張向高附加值服務的轉型。她建議,未來需強化政企協同,支持更多快遞企業升級以舊換新服務。從暢通上下游到發展逆向物流提供一站式服務,“送新取舊”無縫銜接“去舊”更便利,才能為“換新”騰空間。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隨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深入推進,消費者換新需求持續釋放,不少快遞企業敏銳把握這一趨勢,多措并舉暢通“送新取舊”全鏈條。有的快遞企業創新逆向物流模式,讓市場觸角延伸得更遠。打開“順回收”平臺,一單回收驗機任務彈出。快遞員上門舊機檢測、外觀拍照、提交審單……幾分鐘便給出回收價格。“前幾天下單了一臺‘國補’新手機,今天新機送到又足不出戶當場轉讓了舊手機。”北京朝陽區市民石先生說。流暢的體驗背后,是快遞企業在逆向物流領域的新嘗試。“在傳統‘分離式’以舊換新模式下,消費者要先郵寄舊機完成回收,再等待新機配送,一來一回要5天左右。”順回收業務負責人劉曉說,借助快遞服務網絡,平臺推出“送新取舊”一站式模式,消費者下單后,快遞員同步完成新機派送和舊機回收。“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約150%,一站式以舊換新的用戶首選率超過80%。”有的快遞企業強化供應鏈服務能力,讓“送新取舊”無縫銜接。2024年,京東零售建設了6個中央處置倉,集回收、分揀、拆解、處置等于一體,通過精細化處置,讓更多廢舊小家電得到處理。“送新前,我們負責配送員的回收標準培訓、履約質量管控等,方便從用戶家中順利回收舊機;回收后,我們跟進舊機回倉后的接收、質檢、入庫等工作,保障末端舊機有序交割。”京東物流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京東將陸續在多地建設城市處置倉,進一步縮短舊品到倉距離,更好打通回收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隨著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快遞企業需進一步優化服務網絡與技術應用。”國家郵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同城網建設,依托以舊換新拓展快遞服務領域。同時,加快可循環包裝在逆向物流中的應用,研究推廣逆向物流行業標準,助推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來源:人民日報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外貿/物流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國家稅務總局:2021-2024年辦理出口退稅年均增長6.6%發布時間:2025-08-02
國新辦28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胡靜林在會上表示,“十四五”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新質生產力加速成長。2021-2024年,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3.9%,今年上半年增長14.3%,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占全部制造業比重由2020年的15.3%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6.9%,創新產業勢頭強勁。同時,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加深,2021-2024年,全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0.8%。二是區域發展更為協調。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動力源地區的銷售收入占全國的比重超過了50%,今年上半年,三大區域的對外銷售收入分別增長4.2%、6.2%和5.6%,高于總體增速,反映出這些地區對域外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縣域經濟銷售收入占全國比重由2020年的22.8%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4.3%,新型城鎮化建設在加快。三是綠色轉型不斷加快。2021-2024年,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在內的清潔能源發電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3.1%,占全部電力行業銷售收入比重由原來的30.3%上升到33.8%。與此同時,生態保護類相關行業的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6%,實現了快速發展。四是開放水平持續提升。“十四五”時期,我國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外商來華投資穩步增長。截至今年6月底,外資涉稅經營主體的戶數比2020年增長了12.7%,外資企業銷售收入實現平穩增長。出口退稅數據顯示,2021-2024年,全國稅務部門辦理的出口退稅年均增長6.6%,按可比口徑,今年上半年增速進一步提升為7.1%,反映出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下我國外貿出口的強勁韌性。五是共享紅利加快釋放。2021-2024年,國家在養老、托幼、醫療、教育等領域實施的惠民稅收優惠政策,年均減免稅增長11.7%,有力促進了民生改善。消費需求穩定增長,發票數據顯示,2021-2024年,全國商品消費年均增長6.8%,今年上半年增長7.7%。來源:中國新聞網 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外貿/物流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2025義烏外貿工廠展赴百貨展精準推介,燃動招商新引擎發布時間:2025-07-31
近年來,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持續保持穩健增長,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而義烏,這座被譽為“世界超市”的城市,憑借其強大的小商品制造與集散能力,成為了全球貿易的重要樞紐。無數質優價廉、創意十足的小商品從這里走向世界,讓義烏在全球貿易格局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7月28日義烏百貨展正式開幕,值此契機義烏外貿工廠展組委會人員來到義烏百貨展現場精準推介 ,通過展位展示、派發展會邀請函及面對面溝通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2025義烏外貿工廠展的獨特魅力與顯著優勢。義烏外貿展推介小組積極與參展企業和采購商進行溝通交流,傾聽他們的需求和想法,幫助他們依托展會平臺,與國際市場接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促成更多的貿易合作。 本屆義烏外貿工廠展規模宏大,預設2000個國際標準展位,展覽面積達50000平方米。產品涵蓋跨日用百貨、五金工具、機電設備、電子電器、文化用品、家具建材、玩具母嬰、服裝鞋帽、戶外休閑、汽車用品、寵物用品等眾多品類,全方位滿足不同采購商的多樣化需求。預計將有超6萬專業采購商到場,包括國內外進出口貿易商、跨境電商賣家、實體批發商等,為參展企業搭建起與全球市場對接的廣闊舞臺。 12月6-8日,我們相約2025義烏外貿工廠展。這不僅是一場展會,更是一次匯聚智慧、碰撞商機的盛會,是外貿行業邁向新征程的集結號。對于眾多參展企業而言,這是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的黃金契機;對于采購商來說,這里是挖掘優質貨源、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寶藏之地。讓我們以展會為橋梁,以合作共贏為目標,共同書寫外貿發展的壯麗篇章,讓世界見證義烏外貿的蓬勃活力與無限可能!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