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中心
當前位置:直播供應鏈與物流產業博覽會 > 搜索中心
NEWS
搜索中心義烏今年上半年快遞業務量突破60億件發布時間:2024-07-18
7月16日,記者從義烏郵政管理局獲悉,今年6月,義烏快遞業務量為11.5億件,同比增長12.4%;今年1-6月,義烏快遞業務量累計60.08億件,增速16.7%。 今年6月,義烏快遞業務收入完成24.6億元,同比增長1.8%;1-6月,義烏快遞業務收入累計139.9億元,同比增長3.4%。來源:義烏市融媒體中心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中國跨境電商成全球貿易新動力發布時間:2024-07-17
近日,商務部會同多部門印發《關于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為蓬勃發展的跨境電商提供政策助力。今年第一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9.6%,成為穩外貿外資的重要支柱,上海兩大機場的跨境電商貿易額更是創歷史新高。近年來,跨境電商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經濟新增長點,自媒體平臺、網絡直播,再加上海外倉等新型外貿基礎設施相互配合,為中國商品直達海外消費者提供了便捷通道。 跨境電商是中國電商產業發展的新形態。所謂海外倉,就是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將貨物跨境物流出口到海外倉,在跨境電商平臺達成交易之后,直接從海外倉發貨,送達境外購買者手中,從而縮短了物流的時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消費者的體驗感。 當前,自媒體平臺不僅提供了信息和娛樂節目,也創造了新的商業場景和消費空間。網絡直播等渠道縮短了空間阻隔,在地緣政治震蕩或者傳統線下貿易溝通不暢時,跨境電商成為替代,為很多出口企業提供了新的選擇。在中國外貿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跨境電商為中國出口企業以及相關產業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回旋空間,也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了可能。 跨境電商成為國際貿易發展新趨勢,也是經濟全球化的新階段。跨境電商的發展讓普通大眾可以享受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紅利,這是世界歷史發展的重要體現,反過來,經濟全球化為日常生活帶來便利,這也是經濟全球化不斷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是經濟全球化的底層邏輯。跨境電商順應了世界市場發展的潮流,借助新技術和平臺建立了新的貿易形態。 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紅利,意味著商品的生產環節也可以在全球空間中進行分配,由此形成了產業鏈、供應鏈在更廣闊生產空間的優化配置,進而降低了成本,通過全球貿易網絡,生產和消費重新對接,提升了全球福利。得益于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業國家,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是貿易的發展。在商務部等部門出臺的文件中指出,要指導和鼓勵地方依托跨境電商推動優勢產品出口,培育“跨境電商賦能產業帶”模式發展標桿。 中國的產業是在經濟全球化市場環境下興起和發展起來的,未來發展和轉型也必然依靠開放的全球市場。跨境電商體系為中國產業與全球市場建立了新的聯系,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境內境外聯動而形成新的產銷體系。跨境電商企業有效地連接了產業與市場,服務于產業轉型與升級,有些跨境電商巨頭為傳統產業提供了新的營銷渠道,打通了產業營銷、設計等環節中的堵點,成為產業鏈、供應鏈的組織者。 與跨境電商發展相適應的是物流體系的建設。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軟硬基礎設施,跨境電商創造了新的營銷場景,要滿足和提升消費者的體驗,物流運輸業就需要更為充分的發展。海外倉就是順應跨境電商發展而出現的新事物,是跨境電商的重要渠道。中國的電商企業異軍突起,其中非常重要的要素或者優勢是高效率的物流體系,這不僅提升了電商對市場的滲透,也創造了新的需求。 簡而言之,跨境電商要求建立一個信息、商品、資金、政策等要素互聯互通的網絡。跨境電商的發展為中歐班列帶來了新的機遇,中歐班列不僅僅是點對點的鐵路運輸,更是產業與商業的“走廊”。跨境電商的發展為中歐班列提供了更多業務,班列的班期更加穩定和可預期;這也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穩定快捷的物流選擇。今年開始,從廣州開出了服務于跨境電商的中歐班列,每周六發車,大灣區生產制造的家電、箱包、玩具、日用品等通過中歐班列進入歐洲市場。過去十年之間,廣州市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增長93倍,連續9年位居全國首位,廣州白云區已經成長為“跨境電商之城”。 發展跨境電商對新一輪對外開放發揮引領作用,跨境電商體系將嵌入到國際市場體系之中,跨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的障礙而達到人心相通的境界,實現國際市場的“在地化”的體驗。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2024年07月03日 11版)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中國潮玩席卷泰國市場:定制化出海的成功范例發布時間:2024-07-16
近日,中國潮玩在泰國市場引發熱潮,展現了定制化產品在跨境電商中的巨大潛力。據數據平臺Echotik顯示,泡泡瑪特的TikTok泰國小店自今年3月以來,總銷量已超過5萬件,尤其是最近30天銷量暴增至近2.8萬件。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款售價1.77K泰銖的CRYBABY飛天小女警系列,在短短30天內售出了驚人的5600件。另一家名為TOY-house的TikTok跨境小店也實現了銷量的快速增長,其中LABUBU心動馬卡龍系列在最近1個月內就售出了2000件。這一現象的背后,既有明星效應的推動,如韓國女團成員Lisa在Instagram上多次展示LABUBU潮玩,也有潮流文化興起的大環境因素。據統計,潮玩愛好者主要集中在15歲到40歲之間,其中60%以上擁有學士或以上學位,顯示了潮玩對年輕高知群體的吸引力。這些群體往往對個性化需求度比較高。定制化工具:打造獨特潮玩體驗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如果有一款定制化工具,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喜好直接參與產品設計,創造獨一無二的潮玩商品。這與泡泡瑪特針對不同國家推出不同IP的策略不謀而合,但更進一步實現了個性化。個性化定制能大大提升用戶參與度,讓消費者從被動購買者變成主動創作者,增強了產品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對于工廠來說,按需生產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庫存壓力。個性化定制的產品往往具有更高的情感價值,消費者愿意為之支付更高的價格,這與潮玩的收藏屬性完美契合。在選擇銷售渠道上,相比在第三方平臺銷售,獨立站讓品牌可以完全掌控用戶數據,進行精準營銷,還方便自由設計促銷活動,如限時折扣、會員專享等,提高客戶忠誠度,這對于了解和開拓像泰國這樣的新興市場至關重要。來源:Commerize出海方案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義烏“三農”主播助農增收發布時間:2024-07-15
一句老陳、一聲燕子,一段段溫馨且真實的農村生活視頻,讓一對返回“望道故里”分水塘村生活的中年夫婦火了起來。“燕子”全名張麗燕,是義烏城西街道分水塘村人,原本做頭飾生意,也從事過傳媒工作。2021年,她與丈夫陳祖斌返回分水塘村,過起田園生活,意外走進“三農”主播的新賽道。返鄉生活成為“三農”主播“我從小在分水塘村長大,我跟老陳說,我們回去生活,順便拍一些農村短劇,還可以宣傳家鄉。”夫婦倆一拍即合,告別城市的喧囂,沒想到成功步上“三農”主播的新賽道。2021年,“老陳家的燕子”開始出現在抖音、快手以及視頻號等多個平臺。這個看似樸實無華的賬號名,卻將一對農村夫婦的恩愛生活寫盡。燕子想吃蝦,老陳便走進山間砍竹子,自制原始的捕蝦工具,捕蝦后做成美食;為燒制美味,老陳和泥、砌磚,自己搭起土灶;好友來做客,老陳便買來豬頭做成讓人饞涎欲滴的美味豬頭肉……“萬能”的老陳和“溫柔”的燕子,這對中年夫婦很快就有了大量粉絲。身在“望道故里”分水塘村,老陳和燕子常常會講分水塘村和陳望道的故事,給網友們展示新農村的新變化,吸引到了不少粉絲前來參觀打卡。去茶園參觀、去集市采購或是到水杉林露營,他們都會記錄下來,與網友分享。返鄉到現在3年多時間,老陳和燕子他們一共拍攝400多期視頻,吸粉12.7萬。張麗燕說,他們一直想把義烏紅糖推廣出去。在眾多短視頻中,他們拍的一條從砍甘蔗到熬制紅糖的短視頻,僅抖音平臺的播放量就高達500多萬、點贊7.3萬。助農直播他們有更遠大的目標“老陳家的燕子”火了,找上門想合作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大多是村里時令農產品找不到銷路,想讓我們幫忙助農的。”張麗燕說。2022年,上溪鎮蕭皇塘村幾十畝柿子林喜獲豐收,村里農民來不及采摘,同時也缺乏銷售渠道,于是村里找到張麗燕,想讓他們幫忙“播一播”。夫妻倆很爽快地就應了下來,為蕭皇塘村拍了一條視頻,很快就有粉絲詢問采摘事宜。“線上”視頻帶來了“線下”的采摘熱,一天就銷出上千斤,幾天工夫柿子就賣完了。“粉絲資源總歸有限,這樣的線上預告、線下助農,小規模問題不大,但量大就很難有效果。”張麗燕夫婦也在助農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7月5日,張麗燕夫婦受邀來到佛堂鎮畫塢坑村,為當地農戶十幾萬斤生姜銷售出謀劃策。最終,他們決定用新注冊的電商小店試一把,現場直播帶貨。“我發現最大的問題是農戶都沒有快遞和電商渠道,想在網上賣也只能干著急。”為了改變助農形式,張麗燕特意注冊了一家網店,也與多家物流公司談好合作,只為幫助更多農戶把農產品賣得更遠。“幾年下來,要保持一腔熱血很難。”陳祖斌坦言,有時候明明是助農銷售,但有些農戶在發貨時動了小心思,大中小果充著賣,最終傷害了真心想助農的粉絲。盡管如此,二人仍在堅持著,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目標。張麗燕拿出手機,給記者翻看他們想追趕的目標,“這是‘鄉愁’,已經是福建省‘三農’主播的標桿了;這是‘周周’,基本上已經是貴州文旅代言人,我們也想做義烏‘三農’主播的標桿。”前不久,張麗燕夫婦在義烏第二屆直播電商大賽中捧回“直播之星”獎杯,這也讓他們離目標更近了一步。來源:金華日報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2024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突破21萬億、增長6.1%!發布時間:2024-07-13
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6.1%今年上半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貨物貿易進出口質量持續提升、規模較快增長。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1.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6.1%。其中,出口12.13萬億元,增長6.9%;進口9.04萬億元,增長5.2%;貿易順差3.09萬億元,擴大12%。按美元計價,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98萬億美元,增長2.9%。其中,出口1.71萬億美元,增長3.6%;進口1.27萬億美元,增長2%;貿易順差4350億美元,擴大8.6%。上半年我國進出口主要特點:一、貿易規模再創新高,季度走勢持續向好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超過21萬億元;進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二季度增長7.4%,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別高2.5個、5.7個百分點,外貿向好勢頭得到進一步鞏固。二、一般貿易、加工貿易、保稅物流進出口均增長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3.76萬億元,增長5.2%,占我外貿總值的65%。其中,出口8.01萬億元,增長8.5%;進口5.75萬億元,增長1%。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3.66萬億元,增長2.1%,占17.3%。其中,出口2.32萬億元,下降1.3%;進口1.34萬億元,增長8.5%。此外,我國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2.96萬億元,增長16.6%。其中,出口1.12萬億元,增長13.2%;進口1.84萬億元,增長18.9%。三、對東盟、美國、韓國進出口增長上半年,東盟為我第一大貿易伙伴,我與東盟貿易總值為3.36萬億元,增長10.5%,占我外貿總值的15.9%。其中,對東盟出口2.03萬億元,增長14.2%;自東盟進口1.33萬億元,增長5.2%;對東盟貿易順差6994.9億元,擴大36.5%。歐盟為我第二大貿易伙伴,我與歐盟貿易總值為2.72萬億元,下降0.7%,占12.8%。其中,對歐盟出口1.78萬億元,增長0.5%;自歐盟進口9388.7億元,下降2.9%;對歐盟貿易順差8376.7億元,擴大4.6%。美國為我第三大貿易伙伴,我與美國貿易總值為2.29萬億元,增長2.9%,占10.8%。其中,對美國出口1.71萬億元,增長4.7%;自美國進口5779.7億元,下降2%;對美貿易順差1.14萬億元,擴大8.4%。韓國為我第四大貿易伙伴,我與韓國貿易總值為1.13萬億元,增長7.6%,占5.3%。其中,對韓國出口5169.5億元,下降0.6%;自韓國進口6090.2億元,增長15.7%;對韓貿易逆差920.7億元,擴大14.3倍。同期,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0.03萬億元,增長7.2%。其中,出口5.62萬億元,增長8.4%;進口4.41萬億元,增長5.8%。四、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國有企業進出口均增長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11.64萬億元,增長11.2%,占我外貿總值的55%,比去年同期提升2.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7.87萬億元,增長10.7%,占我出口總值的64.9%;進口3.77萬億元,增長12.3%,占我進口總值的41.8%。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6.17萬億元,增長0.2%,占我外貿總值的29.1%。其中,出口3.31萬億元,下降0.1%;進口2.86萬億元,增長0.5%。國有企業進出口3.31萬億元,增長1.2%,占我外貿總值的15.6%。其中,出口9312.8億元,增長1.9%;進口2.37萬億元,增長1%。五、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增長上半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7.14萬億元,增長8.2%,占我出口總值的58.9%。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6837.7億元,增長10.3%;集成電路5427.4億元,增長25.6%;汽車3917.6億元,增長22.2%;手機3882.8億元,下降1.7%。同期,出口勞密產品2.07萬億元,增長6.6%,占17.1%。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5244.3億元,增長3%;紡織品4926.7億元,增長6.5%;塑料制品3776.4億元,增長11.7%。出口農產品3444.3億元,增長5.2%。此外,出口鋼材5340萬噸,增加24%;成品油3009.4萬噸,減少3.8%;肥料1260.6萬噸,減少0.8%。六、鐵礦砂、煤、天然氣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上半年,我國進口鐵礦砂6.11億噸,增加6.2%,進口均價(下同)每噸841.8元,上漲7%;原油2.75億噸,減少2.3%,每噸4316.3元,上漲7.9%;煤2.5億噸,增加12.5%,每噸716.3元,下跌17%;天然氣6465.2萬噸,增加14.3%,每噸3488.5元,下跌10.5%;大豆4848.1萬噸,減少2.2%,每噸3691.4元,下跌15.8%;成品油2507.6萬噸,增加9.9%,每噸4330.6元,上漲7.9%。此外,進口初級形狀的塑料1420.2萬噸,增加0.1%,每噸1.08萬元,下跌1%;未鍛軋銅及銅材276.3萬噸,增加6.8%,每噸6.59萬元,上漲8.6%同期,進口機電產品3.25萬億元,增長10.1%。其中,集成電路2588.9億個,增加14.1%,價值1.27萬億元,增長14.4%;汽車33.2萬輛,減少4.1%,價值1323.5億元,下降11.8%。來源:海關發布微信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直播電商賦能新漢服產業,打通地方產業升級新通道發布時間:2024-07-12
隨著文化自信的增強,以及短視頻和直播電商平臺的助力,漢服正在由小眾走向大眾,締造一種新的流行。6月25日,在中國服裝協會支持下,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和知微研究院聯合發布《新漢服產業網絡平臺發展研究(2024)》報告。報告重點闡述了抖音等網絡平臺對新漢服產業興起、轉型和發展的賦能作用,指出短視頻平臺不僅推動了漢服文化的復興浪潮,還通過直播電商推動新漢服從小眾市場向產業帶轉化,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帶動區域經濟蓬勃發展。漢服的流行,既體現了國人對民族古典美的認同,也傳承著民族文化的基因。回顧幾千年中華文明史,中國人的審美與傳統文化的精髓,很多時候就體現在這些吃穿用度的物質層面。而在進入短視頻時代之后,短視頻平臺門檻低、傳播范圍廣、娛樂性強等特點,又為漢服文化的出圈破壁提供了新機遇,新漢服熱持續升溫。山東曹縣有愛云倉直播基地的主播正在介紹馬面裙。然而,在全新的時代語境下,新漢服不僅是一種文化,也是生產力。短視頻上的新漢服熱,對帶動區域產業帶與實體經濟發展,正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直播電商作為新興的營銷、流量和市場擴張重要渠道,對新漢服產業的形成、發展與壯大,造成了一種加速效應。回溯新世紀以來新漢服產業的發展進程,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2001年上海APEC會議期間,新漢服引發了大眾的關注,此后國內出現了第一家漢服實體企業;2010年后,電商平臺規模化接入,新漢服產業進入電商時代;2016年以來,隨著消費群體和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漢服推廣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實現進一步大發展;進入2018年以后,短視頻內容大爆發,直播電商推動新漢服產業進入新階段。短視頻平臺為漢服文化持續升溫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全新的傳播媒介與分銷渠道,是機會也是挑戰。相對于快時尚品牌而言,一方面,新漢服受眾仍偏小眾,市場尚未成熟,質量標準參差不齊,使得消費者難以辨別正宗漢服;另一方面,對新漢服企業而言,多數品牌僅依靠自產自銷,缺乏專業的市場運作團隊,知名度提升困難,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同時由于新漢服制作工藝要求高,制作周期較長,進一步增加了商家的經營成本和風險。如何在直播電商時代將其創新價值轉化為新漢服產業的發展優勢,對相關行業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必須思考的新命題。毋庸置疑的是,直播電商不論是在生產側還是消費側,都能發揮積極作用。通過直播,設計師可以實時獲取消費者反饋,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推動漢服設計創新與個性化定制。而直播電商的數據分析能力可以為企業提供精準的市場信息,幫助經營者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同時,直播間里直觀靈活的表達方式,可以向消費者傳達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增強品牌文化吸引力。這種數字化驅動、開放而又靈活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有助于地方利用地理環境、資源稟賦、政策扶持等綜合因素形成產業鏈,進而成長為有一定規模的產業帶。所謂產業帶,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形成以某一種或幾種產品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具有較強的區域特色、競爭優勢和市場影響力。近年來,在抖音直播電商的賦能下,威海漁具產業帶、華南女裝產業帶等地方產業集群迅速發展,實現了拉動地方GDP增長與就業率提升等多重目標。以生產新漢服見長的曹縣,已經成為利用直播電商實現產業增長的典范。依托直播電商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流量支持,曹縣新漢服產業形成了從設計、裁剪、刺繡、印花到成衣的全產業鏈條和品牌孵化體系,特色產業帶呈現出迭代升級、裂變發展的勢頭。在直播電商帶動下,新漢服整體銷量從整體、分布和深化均有較強提升。目前,曹縣現有新漢服上下游企業2282家,網店13989家。僅2024年前兩個月,當地馬面裙的銷售額已近5.5億元。同時,產業帶的迅速發展也大大增加了就業崗位,當地漢服從業者已近10萬人,電商創業約35萬人,其中包括5萬多名返鄉創業者。新漢服產業的繁榮,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顯而易見。有經濟學家指出,縣域的競爭促進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實際上,如果每個縣域都能找到自己的資源稟賦優勢,在短視頻和直播電商時代,都可以期待形成自己的區域產業帶。曹縣一開始并非以生產漢服見長,在短視頻和直播電商時代,當地通過捕捉時代潮流,在數字化營銷方式的加持下,成功轉變成漢服生產基地,實現了地方產業的大升級。同樣,在山東很多地方,一些縣域通過直播電商,結合自己的蔬菜、農資以及輕工業產業優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直播電商+產業帶”模式方興未艾,對很多地方企業尤其是中小型實體企業而言,由于其規模小、營銷能力差、抗風險能力低,恰恰可以通過這種模式,為企業生存開辟新通道。同一片區域內,這樣的企業多了,鏈條變長了,也就更容易形成完整的產業閉環,乃至制造一個產業帶,促進地方實體經濟走向發展壯大。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微信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