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中心
當前位置:直播供應鏈與物流產業博覽會 > 搜索中心
NEWS
搜索中心跨境電商出口增長19.6% 助力我國產品通達全球發布時間:2024-01-24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近年來,跨境電商作為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新業態,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活力和增長韌性,成為外貿領域的一抹新亮色。據海關測算,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38萬億元,增長15.6%。其中,出口1.83萬億元,增長19.6%;進口5483億元,增長3.9%。跨境電商快速發展,既滿足了國內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又助力我國產品通達全球,成為外貿發展的重要動能。跨境電商依托靈活、高效、韌性的供應鏈,給全球貿易增長注入新動力夜幕降臨,廣東廣州市白云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南區)的跨境電商企業倉庫燈火通明,倉庫內,成千上萬的跨境電商出口商品按訂單進行打包,辦結海關手續后,很快將被運往機場,搭乘國際航班送到世界各地消費者手中。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我國企業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尋求更大發展空間,跨境電商出口正是其中一條重要路徑。202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提出,“推動跨境電商健康持續創新發展”“鼓勵各地方結合產業和稟賦優勢,創新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帶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出口”。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朱思翹認為,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增長和貿易低迷的情況下,跨境電商依托靈活、高效、韌性的供應鏈,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加物有所值的產品,也給全球貿易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2023年,相關部門持續完善通關、稅收、外匯等政策,創新監管模式,推動企業降本增效;支持跨境電商綜試區、行業組織和企業等積極參與“絲路電商”、共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助力跨境電商出口行穩致遠。廣州海關結合企業需求推出“特殊區域跨境電商出口集拼”監管模式,把同一消費者訂單中各類型電商商品合并成一個包裹,辦理出境通關手續,促進跨境電商全天候24小時通關順暢。2023年,廣州白云機場海關已累計監管出口跨境電商商品3.46億票,同比增長51.8%。北京海關發揮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2個國際航空樞紐的優勢,開展跨境電商出口貨物場內“連程直轉”、跨場“直連互通”,實現雙樞紐聯動,大幅提升跨境電商出口貨物的流轉效率。“通過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模式,我們的自主品牌成功在國外市場站穩了腳跟。”浙江杭州維麗杰旅行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強說:“不僅發貨和售后更便捷,還能通過電商平臺及時收集國外消費者的使用反饋,不斷優化產品。”2023年以來,維麗杰公司通過國外跨境電商平臺銷售自主品牌箱包超過2000萬元,同比增長超過七成。杭州海關積極探索跨境電商發展新模式、應用新場景,支持傳統產業通過新業態拓寬海外市場,將跨境電商海外倉打造成國貨出海的“新驛站”。朱思翹認為,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區域合作的推進等,都將為跨境電商發展創造更好環境。建議持續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穩外貿政策。同時,針對新形勢新任務,適時推動出臺新政策新舉措,完善跨境電商產業鏈和生態鏈,逐步形成一系列適應和引領全球跨境電商發展的管理制度和經貿規則,進一步增強我國跨境電商國際競爭力。帶動傳統制造企業和貿易企業轉型,推動新業態發展近日,山東青島凱瑞祥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出口的一批生活用品在青島港裝船發往位于境外的海外倉。“我們積極為企業開拓跨境電商海外市場。”凱瑞祥公司總經理王霞說,去年凱瑞祥公司為80余家企業的1000票貨物申報了跨境電商出口,今年銷售態勢依舊火熱。山東立足產業基礎優勢,創新實施“跨境電商+產業帶”培育工程,讓更多本土優質產品揚帆出海。據青島海關統計,2023年前11個月,山東包括跨境電商在內的外貿新業態進出口2604.8億元。跨境電商鏈接不同產業,從服裝、鞋帽、母嬰產品到家具、家電等大件小件,各行各業都可以通過跨境電商鏈接到全球市場當中。同時,跨境電商帶動傳統制造企業和貿易企業轉型,推動了新業態發展。在位于山東濟寧高新區的中國農創港(濟寧)跨境電商產業園,來自金鄉縣的大蒜獲得外國客商青睞,山東炯心貿易有限公司簽下了1.2萬美元的大蒜訂單。“入駐產業園發展跨境電商后,訂單利潤率比之前提高了50%。”炯心公司總經理韓炬說。在上海,147件跨境電商出口包裹近日經上海海關所屬青浦海關辦理完GPS轉關監管手續后,從上海青浦綜合保稅區運往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將通過貨運航班運往國外,直接投遞至境外消費者手中。青浦海關與浦東國際機場海關通力合作,進一步優化監管模式。目前,上海青浦區已吸引9家全國或區域快遞企業總部入駐,在青浦西片區已經初步形成跨境電商出口產業集群區。在廣東珠海,拱北海關積極助力構建大灣區跨境物流快速通道,支持符合條件的出口商品采用“簡化申報、清單核放、匯總統計”方式辦理報關手續,探索海陸空聯運新線路,已吸引順豐、DHL、菜鳥等多家企業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開展電商業務,出口目的地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優化監管制度,釋放跨境電商貿易新活力近日,在廣州南沙綜合保稅區企業倉庫內,數千件因尺碼選購不匹配等原因退貨的出口跨境電商服飾重新理貨上線,在跨境電商平臺被不同區域的海外消費者重新選購后,這些出口退貨商品和新售商品一起“合包”發往廣州白云國際機場,隨后發往海外市場。隨著跨境電商快速發展,中國生產的潮流服裝、服飾箱包等“快時尚”零售商品在線訂貨消費模式廣受海外消費者青睞,但由于快消品選購存在一定的退換貨率,跨境購買“退貨難”問題一度成為困擾消費者和跨境出口企業的難題。南京海關所屬蘇州海關針對跨境零售出海商品高客單價、迭代更新快等特點,全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務,優化監管制度,建立高效、安全、便捷的通道,解決出口企業痛點,實現跨境電商商品出得去、退得回,釋放跨境電商貿易新活力。廣州海關創新跨境電商出口退貨一站式監管服務模式,允許企業將境外滿足二次銷售條件的出口電商退貨商品退回南沙綜合保稅區,在綜保區倉庫內一站式完成拆包、分揀、上架、存儲、復出口等業務,解決跨境電商出口退貨的難點、痛點。2023年,廣州海關開展跨境電商出口退貨項目申報一線退貨貨值超2.4億美元,“合包”出口包裹超3100萬個。“此前,為滿足消費者退貨需求,我們需要在中東、歐洲、美洲等地設置海外退貨倉,成本高。如今,在海關監管服務的新模式下,可以根據實際訂單將跨境電商出口包裹與退貨包裹‘合包’配送,節省大量物流成本和在海外設倉的倉儲及管理費用。”廣州市品成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繼芳說。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扎實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持續推進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創新發展,推動跨境電商與其他業態聯動互促、融合發展,不斷拓寬貿易渠道,實現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助力外貿保穩提質。來源:人民日報、電商發布,電商會整理發布。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義烏,全國第一!發布時間:2024-01-23
國家郵政局官方微信22日公布2023年郵政行業運行情況,2023年,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624.8億件,同比增長16.8%。其中,快遞業務量(不包含郵政集團包裹業務)累計完成1320.7億件,同比增長19.4%。分城市來看,國家郵政局統計的數據顯示,金華(義烏)市快遞業務量為136.94億件居全國第一,廣州市為114.5億件緊隨其后,深圳市快遞業務量排名第三。近日,多家快遞公司陸續發布公告稱,將啟動“春節不打烊”服務模式。申通快遞日前,申通快遞官宣2024年“春節不打烊”項目正式啟動,2月7日—12日春節期間全國范圍內繼續提供服務,轉運中心、運輸車輛、服務網點常態運營,客服支撐體系24小時在線,繼續為客戶提供不間斷的快遞服務,這應該是今年最早官宣春節無休的快遞企業。德邦快遞近日,德邦快遞正式官宣今年“春節不打烊”,這是第一家直營系官宣,也是德邦連續四年春節無休,主打“除夕能發貨,初一也送貨”。順豐速運2024年1月11日,順豐速運發布2024年春節期間服務公告,受春節節前運力資源變化影響,1月11日~2月9日將收取0.1元—1.2元/公斤的資源調節費,主要20公斤以上的順豐卡航、標快、干配等陸運產品,按距離遠近和會員等級不同有所差異。這也是順豐連續17年提供“春節不打烊”服務。京 東2024年1月17日,京東宣布為全力保障年貨節及春節期間的寄遞服務需求,快運業務在1月17日至2月17日期間將按重量對不同線路加收0.3元—0.6元/kg的高峰期資源調節費,快遞業務在2024年2月10日至2月17日期間加收5元/票的資源調節費。韻 達近日,韻達宣布春節期間全網正常營運,除部分地區(部分地區為:西藏、新疆、四川部分縣級城市、云南、青海部分縣市)無法收寄,其他地區均是正常營運。菜 鳥2024年1月17日,菜鳥宣布“春節不打烊”,與速賣通聯合推出多重入倉保障。速賣通全托管和半托管商家可提前備貨至菜鳥優選倉,訂單通過平臺自動下發,商家無需任何操作,實現全程履約無感。今年春節備貨期間,菜鳥與速賣通優選倉備貨量與去年同比增長600%。友情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快遞對外宣稱不停運,但是營業點是會放假過年的,所以最終配送時間是以營業點為準的,需要電話咨詢營業點。此外,春節期間快遞量大,可能會出現延遲派送的情況。因此,建議提前安排好寄送計劃,盡早寄出,以免影響您的計劃。來源:中國義烏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外貿城市年度答卷:上海穩居進出口總值第一,深圳豪取出口31連冠發布時間:2024-01-22
外貿城市陸續公布2023年“成績單”。從已經披露的信息來看,上海將穩居進出口總值第一,深圳則豪取出口31連冠。 電動載人汽車、鋰電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是外貿強市共同的主打產品。外貿城市陸續公布2023年“成績單”。從已經披露的信息來看,上海將穩居進出口總值第一,深圳則豪取出口31連冠。據深圳海關最新發布的消息,2023年深圳進出口3.87萬億元,同比增長5.9%,規模創歷史新高,居內地城市第二位;其中出口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2.5%,規模連續31年居首位。深圳占廣東省進出口總值的46.6%,拉動全省外貿2.6個百分點。這一官方消息“承認”了上海進出口規模繼續位居國內第一的地位。目前,跟深圳外貿競爭力最接近的上海和蘇州還沒有公布全年外貿數據,但根據去年前11個月的數據來看,上海和深圳分別占據進出口總值和出口額第一沒有懸念。據上海海關統計,2023年前11個月,上海市進出口總值3.86萬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1.2%。其中,出口1.59萬億元,增長1.7%;進口2.27萬億元,增長0.8%。蘇州海關早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蘇州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2382.5億元,此外沒有公布出口、進口分項數據。第一財經記者根據蘇州市政府網站公布的相關月度數據綜合計算發現,去年前11個月該市出口額約為13726.2億元,下降3.8%;進口額約為8657.7億元,下降8.6%(總數略有偏差,或為統計口徑不同所致)。據海關總署《中國海關》雜志發布的2022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單,前五名依次為深圳、上海、蘇州、寧波、廣州。這基本為至少近5年來的大致格局。寧波、廣州的進出口實力跟上海、深圳、蘇州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據寧波海關統計,2023年寧波市累計進出口1.2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0.9%;其中出口8287.8億元,增長0.7%,進口4491.5億元,增長1.1%。而據廣州海關發布的數據,去年前11個月,廣州市進出口額9816.6億元,同比下降0.3%。其中,出口5822.7億元,增長3.8%;進口3993.9億元,下降5.8%。從出口產品類別來看,由電動載人汽車、鋰電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組成的“新三樣”產品(對應出口產品“老三樣”服裝、家具和家電),是外貿強市共同的主打產品。其中,2023年深圳的“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887.6億元,同比增長33.9%。去年前11個月,上海市“新三樣”產品共計出口1593.2億元,增長45.1%,拉動出口增長3.2個百分點。記者1月17日獲悉,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滾裝出口碼頭,上海外港口岸海通國際汽車碼頭2023年出口汽車約102.5萬輛,再創年度新高。民營企業成為外貿強市的出口主力軍。據統計,2023年深圳民營企業進出口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占65.7%。同期,寧波的民營企業進出口9632.8億元,增長4.3%,占比高達75.4%。蘇州市去年前10個月外貿形勢不佳,但11月份開始奮起,其中民營企業當月進出口1061.6億元,增長49.3%,拉動當月全市外貿增長17個百分點。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是外貿強市著力經營的藍海。2023年,深圳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出口1.3萬億元,同比增長9.3%,占進出口總值的33.6%,提升1.1個百分點。寧波市對中東歐國家進出口504.7億元,增長12%。上海市去年前11個月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5338.6億元,增長6.6%。根據海關總署此前發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23.77萬億元,增長0.6%;進口17.99萬億元,下降0.3%。來源:第一財經 作者:何濤 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新三樣”出口首破萬億!2023年外貿成績單出爐→發布時間:2024-01-20
本月(12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好于預期,實現了促穩提質目標。據海關統計,2023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23.77萬億元,增長0.6%;進口17.99萬億元,下降0.3%。海關統計顯示,2023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9.47萬億元,增長2.8%,占進出口總值的46.6%,提升1.2個百分點。對拉美、非洲分別進出口3.44萬億元和1.98萬億元,分別增長6.8%和7.1%。四季度對歐盟、美國進出口回暖,全年分別進出口5.51萬億元、4.67萬億元,分別占13.2%和11.2%。2023年,我國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經營主體首次突破60萬家。其中,民營企業55.6萬家,合計進出口22.36萬億元,增長6.3%,占進出口總值的53.5%,提升3.1個百分點。出口方面,產品競爭優勢穩固,出口動能豐富活躍。2023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3.92萬億元,增長2.9%,占出口總值的58.6%。其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增長29.9%。高水平開放穩步推進,新平臺新業態發展勢頭良好。2023年,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數量已擴大至22個,合計進出口7.67萬億元,增長2.7%,占進出口總值的18.4%。海南自由貿易港年度進出口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初步統計,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15.6%。來源:央視新聞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電商成為數字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發布時間:2024-01-19
2024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實施滿五年。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說,自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實施以來,中國電子商務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數字經濟中發展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創業創新最為活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電子商務規模效益顯著提升。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由2018年的31.63萬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43.83萬億元,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1/4,中國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5年來電子商務從業人數從4700萬增加至超過7000萬。電子商務國際合作逐步深化。“絲路電商”伙伴國擴大到30個,云上大講堂惠及80多個國家。在上海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擴大電子商務領域對外開放,打造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新高地。我國已簽署的22個自貿協定中有13個包含電子商務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和互聯網司法列入亞太經合組織公共政策案例庫的中國實踐,為全球數字治理貢獻中國智慧。電子商務規制體系日漸完善。商務部等部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為基礎,結合原有立法和實踐經驗,從規劃、政策、標準等領域協同發力,印發《“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發布《電子商務企業誠信檔案評價規范》《直播電子商務平臺管理與服務規范》等行業標準,著力引導行業規范健康發展。如今,電商加速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迎新春買年貨,電商“戲份兒”更足了。京東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1月17日晚8點“2024京東年貨節”將正式開啟。據介紹,“2024京東年貨節”將持續到2月17日,平臺和商家將通過百億補貼日、便宜包郵日、超級品牌聯盟、超級小年直播夜等活動,讓消費者以實惠價格一站式購齊特色年貨節禮。優質山貨走出大山,直播帶貨立下大功。2023年6月,淘寶直播入駐云南山貨滋補品產業帶,鼓勵扶持中小商家利用云南獨特多樣的產地自然文化背景“沉浸式”帶貨。7月份,云南山貨等滋補類直播間數量環比6月增長12倍,交易額暴漲900倍。“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電商行業涌現不少新增長點。從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未來商家店播和垂直領域的主播將迎來更多機會。”淘天內容電商事業部總經理程道放說。“過去5年來,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呈強勁發展勢頭,有力推動了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當前,電子商務有許多值得關注的新特點,如:社交電商異軍突起,借助社交平臺的龐大用戶基礎和互動性,實現了商品銷售模式的創新;新零售理念逐步成為重要方向,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帶來消費體驗全面升級;企業通過大數據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實現個性化推薦和服務;跨境電商促進國內外市場進一步融合,成為助推外貿的加速器。”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對本報記者說。洪勇認為,目前,電商發展形態日益多元化,今后要繼續努力促進電商高質量發展,同時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提升中國電商在全球的品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來源:人民日報、電商發布,電商會整理發布。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迎關鍵節點,亟待降低成本擴大覆蓋面發布時間:2024-01-18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物流分會副秘書長解筱文對記者表示:“物流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服務覆蓋面窄、物流成本高、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等,是當前我國農村物流體系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農村物流是連接城鄉生產和消費的重要紐帶。1月14日,2024年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上,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在提到2024年重點工作時表示,“積極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三級物流體系建設,深化交郵聯運、郵快合作,進一步抓好農村電商與農村寄遞物流融合發展”。“當前,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正處于關鍵節點。”貫鑠資本CEO趙小敏告訴記者,高質量農村物流體系是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農村物流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我國對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議題關注已久。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此后,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開放惠民、集約共享、安全高效、雙向暢通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農產品運得出、消費品進得去,農村寄遞物流供給能力和服務質量顯著提高,便民惠民寄遞服務基本覆蓋。目前,我國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國家郵政局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累計建成1267個縣級公共寄遞配送中心、28.9萬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和19萬個村郵站;郵快合作建制村覆蓋率超70%,新增交郵聯運郵路1300余條,農村郵路汽車化率同比提升9個百分點。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物流環境的進一步改善,有利于城市以及周邊地區的消費品進入農村,以更低的價格、更便捷的服務滿足農村居民的生活需求。不過,我國農村物流體系仍面臨多方面不足。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物流分會副秘書長解筱文對記者表示:“物流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服務覆蓋面窄、物流成本高、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等,是當前我國農村物流體系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具體看,農村地區的道路、倉儲和配送等方面條件仍有不足;由于地理、經濟原因,物流服務的覆蓋面較窄,一些地方無法享受便捷的配送服務;運輸效率較低,物流成本較高,給相關企業和用戶帶來負擔。“農村物流成本偏高的根源在于其盈利模式尚且沒有找到最佳版本。”趙小敏表示,農村物流的盈利問題不能完全依靠社會責任,還是需要通過商業思路來解決。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應以為當地民眾帶來切實便利為目標,通過郵快合作、快遞和加油站網點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業內企業去農村地區開展商業活動,獲得利益后合作方再針對收益進行合理分配。郵政、加油站等網點設施布局廣泛,同快遞企業合作后可有效擴大物流覆蓋面,為快遞企業開展業務降低設施、設備建設成本,實現“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提高農村商業網點便民服務水平和可持續運營能力。除成本外,智能化、自動化也備受關注。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向記者表示,在打通縣鄉村三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可適時引入相對先進的物流技術與管理手段,精準匹配消費訂單需求,提高服務的準確性與時效性。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謝若琳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