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媒體報道一帶一路 | 海上運輸互聯互通 港口發展成效顯著
發布時間:2023-11-07
中國用港口建設助力全球各國互聯互通,積極承擔大國責任提升全球連通性,沿線許多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港口裝卸、貨運能力等方面取得較大提升。
港口是海上運輸的基石,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支撐。構建高效的海運物流網絡,布局港口等重要節點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互聯互通的重要途徑。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中,規劃發展國內重點港口,聯通沿海與內陸城市,打造多式聯運工程,積極推動海外港口投資建設與運營,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發展。
國內港口發展穩步前進>>>
2015年,中國提出《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2016年發布《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在兩份文件中共提出15個重點港口建設和10個關鍵節點港口,包括大連港、營口港、天津港、煙臺港、青島港、連云港、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福州港、廈門港、泉州港、汕頭港、深圳港、廣州港、湛江港、欽州港、??诟?、三亞港(三亞港發展以旅游業為主,自2021年開始不再進行貨運業務)等18個“一帶一路”中國主要沿海港口。2021年以上規劃中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總計21989萬標準箱,占國內沿海港口集裝箱總吞吐量的88.19%;港口貨物吞吐量總計644954萬噸,占國內沿海港口的64.67%。
十年間,中國將打造新亞歐大陸橋和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作為深化對外開放的重點,而天津港正處于亞歐大陸橋橋頭堡的地位、是京津冀的海上門戶,是中蒙俄經濟走廊東部起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 。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天津港充分發揮地緣優勢,打造“一帶一路”開放樞紐。天津港是國內最早開通路橋跨境班列的沿海港口,構建起“兩橋三通道四口岸”絲路陸橋通道,擁有集裝箱航線144條,構建向南開放集裝箱班輪航線超30條。2022年,天津港中歐(中亞)班列年運量首次突破9萬標準箱,海鐵聯運突破120萬標準箱,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貨物1.21噸。
國家在共建“一帶一路”規劃布局中闡述連云港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方起點和陸海交匯樞紐。在共建“一帶一路”十年間,連云港港更是被賦予了新絲綢之路東端起點、“一帶一路”交匯點戰略支點、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國際樞紐海港的重要使命,陸上絲路與海上絲路在這里跨越山海,雙向奔赴。連云港港口與哈薩克斯坦鐵路公司合作投資經營的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集裝箱堆場22萬平方米、鐵路專用線3.8公里、年最大裝卸能力41萬標箱。自2014年投入運行至今年9月底,累計開行中歐班列超5000列,完成貨物進出庫量3229萬噸,集裝箱空、重箱進出場量185.6萬標箱。 連云港港作為中國最早開展貨物海陸聯運和集裝箱鐵水聯運的港口,擁有86條集裝箱航線,串接起13條海鐵聯運通道及蘇魯豫皖內河港口,國際班列直達中亞地區主要站點,國內班列覆蓋新亞歐大陸橋沿線主要節點城市,打造出“公鐵水”“海河江”多式聯運品牌,中歐班列總量已經占到全國競爭市場的38%,覆蓋中亞五國200多個站點。
國外港口建設日新月異>>>
日前,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和新華社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發布《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港口發展活力指數(2023)》(以下簡稱《指數》),將“一帶一路”沿線重點港口為案例,深入分析了中國投資港口為海洋經濟發展帶來的重要助力。
《指數》中顯示,十年來中國企業承建或投資運營的港口整體發展活力指數快速提升,兼具經濟效益與行業價值,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支撐,特別是歐洲、非洲的港口發展迅速。
來源:現代物流報
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直播供應鏈組委會、義烏物流產業博覽會組委會、義烏外貿工廠展暨跨境電商采購交易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
上一篇: 快遞公司馬力全開迎戰“雙11”
下一篇: 直擊!海外雙11迎來時速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