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媒體報道2025上半年國內大市場回旋余地大、外貿韌性強
發布時間:2025-08-16
在國際經貿斗爭等不確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國宏觀經濟穩中向好,展現出強勁韌性。這并非偶然,而是我國制度優勢、產業體系、市場環境、企業活力等多方面協同發力的結果。特別是縱深廣闊的國內大市場和逆風中迎難而上的外貿,成為支撐我國經濟韌性的主要動力。
國內大市場縱深廣闊,回旋空間大。我國幅員遼闊,市場規模龐大,發展也呈現梯度。當東部地區遭遇外部沖擊、產業承壓時,中西部地區具有承接產業轉移、釋放基礎設施建設與消費結構升級的潛力,讓我們有足夠抗壓定力和應對能力。同時,隨著經濟持續發展,一、二線城市的消費提質升級,三、四線城市及縣域市場的消費活力加速釋放。隨著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落地,豐富多元的消費需求與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上半年,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45.5%,國貨潮品、沉浸式消費新場景等亮點紛呈。
產業體系完備,筑牢韌性基石。面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我國制造業憑借門類齊全、集中度高、響應快速等優勢,展現出強大定力。近年來,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加強深度整合與協同創新,有效降低了外部“脫鉤斷鏈”風險的沖擊。例如,上半年,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的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達到16.6%和27.3%,該行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7.9%和39.2%,體現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穩定性與成長性。同時,我國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等,有效投資的市場空間仍然很大。
外貿在逆風中迎難而上。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沖突、主要經濟體需求走弱等不利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額已經連續9個季度運行在10萬億元以上。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長9.5%,占出口總值的60%;“新三樣”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速,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速也高達61.5%。這不僅是出口規模的擴大,更是出口結構向高附加值、綠色低碳、智能化方向的躍升,既增強了我國抗風險能力,也為全球貿易注入新動能。同時,我國加大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往來,上半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的51.8%,有效分散了單一市場波動風險,拓展了外貿持續增長的潛力空間。加上跨境電商發展和海外倉加快建設,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中國產品與服務正在走向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國內大循環更好牽引國際循環。練好內功才能有力應對外部風高浪急的挑戰。我國快速響應、精準施策,打出通關便利化、暢通國際物流等一系列穩外貿政策組合拳,為企業營造更加透明可預期的公平競爭環境。同時,我國企業加快自身轉型升級,努力實現從代工貼牌到自創品牌、從提供單一產品到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轉變和提升。上半年,高技術產品出口同比增長9.2%,其中自主品牌占比提升至32.4%,體現了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展望全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依然很大。我們要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努力在國際經貿斗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權,從而有更大底氣和戰略條件推動中國經濟穩定向好、長期向好。
國內大市場縱深廣闊,回旋空間大。我國幅員遼闊,市場規模龐大,發展也呈現梯度。當東部地區遭遇外部沖擊、產業承壓時,中西部地區具有承接產業轉移、釋放基礎設施建設與消費結構升級的潛力,讓我們有足夠抗壓定力和應對能力。同時,隨著經濟持續發展,一、二線城市的消費提質升級,三、四線城市及縣域市場的消費活力加速釋放。隨著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落地,豐富多元的消費需求與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上半年,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45.5%,國貨潮品、沉浸式消費新場景等亮點紛呈。
產業體系完備,筑牢韌性基石。面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我國制造業憑借門類齊全、集中度高、響應快速等優勢,展現出強大定力。近年來,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加強深度整合與協同創新,有效降低了外部“脫鉤斷鏈”風險的沖擊。例如,上半年,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的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達到16.6%和27.3%,該行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7.9%和39.2%,體現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穩定性與成長性。同時,我國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等,有效投資的市場空間仍然很大。
外貿在逆風中迎難而上。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沖突、主要經濟體需求走弱等不利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額已經連續9個季度運行在10萬億元以上。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長9.5%,占出口總值的60%;“新三樣”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速,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速也高達61.5%。這不僅是出口規模的擴大,更是出口結構向高附加值、綠色低碳、智能化方向的躍升,既增強了我國抗風險能力,也為全球貿易注入新動能。同時,我國加大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往來,上半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額的51.8%,有效分散了單一市場波動風險,拓展了外貿持續增長的潛力空間。加上跨境電商發展和海外倉加快建設,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中國產品與服務正在走向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國內大循環更好牽引國際循環。練好內功才能有力應對外部風高浪急的挑戰。我國快速響應、精準施策,打出通關便利化、暢通國際物流等一系列穩外貿政策組合拳,為企業營造更加透明可預期的公平競爭環境。同時,我國企業加快自身轉型升級,努力實現從代工貼牌到自創品牌、從提供單一產品到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轉變和提升。上半年,高技術產品出口同比增長9.2%,其中自主品牌占比提升至32.4%,體現了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展望全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依然很大。我們要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努力在國際經貿斗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權,從而有更大底氣和戰略條件推動中國經濟穩定向好、長期向好。
來源:人民日報
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外貿/物流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
下一篇: 跨境電商帶來新機遇 “中國智造”乘風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