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媒體報道首次,突破5000億元!發布時間:2023-12-22
最新消息:今年前11個月,烏進出口總值5221.2億元,同比增長18.1%,首次突破5000億元。據義烏海關數據統計,今年1-11月,出口4616.2億元,增長15.7%;進口605.0億元,增長40.0%,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占全省份額分別為11.6%、14.1%和5.0%,占比分別提升1.3、1.5和1.2個百分點。勞密產品、機電產品 占出口前二位1-11月,勞密產品出口1869.7億元,增長21.7%,占義烏市出口總值的40.5%,對全市出口增長貢獻率為53.2%。同期,機電產品出口1727.3億元,增長10.7%,占義烏市出口總值的37.4%;其中,家用電器出口111.5億元,同比增長39.6%;汽車零配件出口51.2億元,同比增長27.0%。體育用品及設備出口68.9億元,增長29.8%。進口消費品 占比過半1-11月,義烏市進口消費品324.7億元,增長25.6%,占全市進口總值的53.7%;其中,進口美容化妝品及洗護用品63.7億元,增長54.4%。進口半導體制造設備4.9億元,增長322.3%。市場采購出口 貢獻突出1-11月,義烏市通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3575.9億元,增長18.9%,占義烏市出口總值的77.5%,對全市出口增長貢獻率為90.8%;通過一般貿易進出口1319.9億元,增長10.9%。主要貿易市場 保持穩定增長1-11月,義烏對非洲和拉丁美洲進出口961.1億元、834.3億元,分別增長25.6%、25.5%。對印度、沙特阿拉伯分別進出口280.1億元、129.2億元,分別增長22.9%、41.1%。同期,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3212.1億元,增長19.6%,拉動義烏市進出口增長11.9個百分點,占同期義烏市進出口總值的61.5%。來源:義烏市融媒體中心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國新辦12月18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有關情況。發布時間:2023-12-21
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介紹,“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近年來,商務部會同各有關部門、各地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著力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取得積極進展,內外貿規模質量進一步提升。2022年,批發零售業增加值11.5萬億,占GDP的12.3%。2023年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8萬億,同比增長7.2%,貨物進出口38萬億人民幣,同比持平,穩居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2023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3.2%。內外貿規則制度進一步銜接,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80%,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意愿進一步增強,2023年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數量同比增長4.7%。盛秋平指出,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開展內外貿一體化經營是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應對市場風險、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手段。但與此同時,企業在國內外市場切換時還面臨一些障礙,存在“重外輕內”等問題,企業內外貿一體化仍需過“四關”:資金關、標準關、渠道關、監管關。內外貿一體化經營能力還有待提升。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報請國務院審議出臺《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個方面18項舉措,更好發揮內外貿一體化在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內需、穩定企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內容包括:一是促進內外貿規則制度銜接融合。促進內外貿標準、檢驗認證、監管銜接,不斷提高國際標準轉化率,深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國際合作。促進內外貿資源要素更加順暢流動,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二是促進內外貿市場渠道對接。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結合2024“消費促進年”,國貨“潮品”等新消費增長點培育,組織開展外貿優品拓內銷系列活動。支持內貿企業采用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方式開拓國際市場。發揮平臺交流對接作用,促進國內市場接軌;三是優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開展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完善內外貿信用體系,推動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應用。提升物流便利性,加快發展沿海和內河港口鐵水聯運。強化內外貿人才支撐,搭建線上線下融合、內外貿融合的人才交流對接平臺;四是加快重點領域內外貿融合發展。深化內外貿一體化試點,鼓勵地方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培育內外貿一體化企業和內外貿融合發展產業集群,加快內外貿品牌建設,深入開展內外貿企業“品牌對接”“渠道對接”“產銷對接”。提升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水平;五是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落實有關財政支持政策,積極支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更好發揮信用保險作用,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內外貿一體化信用保險綜合性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強化金融機構對內外貿企業的服務能力。盛秋平表示,我們對內外貿一體化的理解,是要堅持“一體化”發展,幫助企業“兩條腿”走路。既要開拓國內市場,也要開拓國際市場,既鼓勵外貿企業轉內銷,也鼓勵內貿企業做外貿。內外貿一體化工作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通過完善體制機制、搭建共性平臺、優化公共服務,提升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的發展能力,讓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間順滑切換。從《措施》內容上,強調的也是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既有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支持優質外貿產品進電商平臺、進商場超市、進商圈步行街、進工廠折扣店、進商品交易市場。也有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發揮市場采購、跨境電商及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作用,助力企業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還有發展展會、商品交易市場等平臺交流對接作用,如大家所熟知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從去年開始到今年四屆廣交會中,有近半數線上產品和展品加注了“可內銷”的標識。同時,廣交會對境內采購商也開放,每屆廣交會有數千名來自全國的商超百貨、零售連鎖等頭部企業參會,讓廣大內貿、外貿企業在同一個平臺上交流對接、深化合作,促進內外貿企業加快融合、一體化發展。來源:國新網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取得實效發布時間:2023-12-20
12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在會上表示,1-11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44個,總投資1.28萬億元,其中審批108個,核準36個,主要集中在能源、高技術、交通等行業。其中,11月份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4個,總投資2002億元,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等行業。同時李超還指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單位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取得實效,促進電商和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行動方案,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取得實效 快遞業聯系著生產與消費,對暢通經濟循環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深入落實《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進一步加大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工作力度,經國務院同意,12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國家郵政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單位印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深入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聚焦重點領域和突出問題,明確了到2025年的目標任務,提出了更細化具體的工作舉措,部署了7大行動,分別是快遞包裝減量化專項指導、電商平臺企業引領、快遞包裝供應鏈綠色升級、可循環快遞包裝推廣、快遞包裝回收利用和處置、快遞包裝監管執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主題宣傳,提出了3方面保障措施,分別是加強部門協同、完善法規標準、壓實地方責任。李超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單位抓好《行動方案》貫徹落實,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取得實效,促進電商和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經濟運行延續回升態勢,11月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2%今年以來,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經濟運行中出現一些新的困難挑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經濟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持續回升向好。11月相關數據顯示出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態勢。一是生產保持較快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比上月加快2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8%和6.2%,增速分別比上月加快3.6個和4.4個百分點。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9.3%,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等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增速較快。二是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1%,比上月加快2.5個百分點。汽車消費、服務消費增長勢頭較好,是消費恢復進程中的突出亮點。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11月份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29.4%和27.4%,環比分別增長7%和4.1%,從平臺企業監測的數據看,餐飲消費保持良好增長態勢。三是穩投資力度加大。截至11月底,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已基本發行完畢;各地通過全國統一的平臺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項目1490個,總投資規模1.9萬億元。同時,用好1萬億元增發國債,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根據增發國債項目實施工作機制確定的項目和國債金額,下達第一批項目清單,涉及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面近2900個項目。四是外貿進出口保持增長。11月份以人民幣計價的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2%,比上月加快0.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由上月下降3.1%轉為增長1.7%,進口增長0.6%。五是生產經營活動預期向好。盡管制造業PMI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有所回落,但企業預期指數保持高位,11月份制造業PMI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連續2個月回升,非制造業PMI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創近5個月以來新高。李超指出:“隨著經濟動能持續恢復、各項政接續推出、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我們有條件、有能力統籌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圓滿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內需恢復、成本降低,工業企業利潤連續3個月正增長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穩住工業增長、促進工業企業利潤改善是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重要基礎。今年以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企業效益逐步恢復。從10月份數據看,工業企業利潤已連續3個月保持同比正增長,超過七成行業利潤有所改善。“這主要得益于兩方面因素。”李超表示,從需求端看,主要是內需恢復拉動了企業收入增長。隨著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內需恢復、訂單增加帶動了工業企業銷售增長,規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連續4個月保持在97%以上,帶動企業營業收入連續4個月回升。以裝備制造業為例,隨著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入推進,相關領域市場需求不斷擴張,推動裝備制造業加快增長,進而帶動企業效益持續恢復,1-10月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高于規上工業平均水平8.9個百分點。從供給端看,主要原因是企業單位成本不斷降低。各項助企惠企政策落地落細,有效降低了部分要素成本和稅費成本;再加上企業生產不斷恢復,規模效應有所增強,降低了工業企業單位成本,推動企業利潤率提高。10月份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58元,連續4個月同比下降;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19%,連續3個月同比提高。企業利潤增長,意味著更有條件增加勞動者收入、實施擴大再生產,進而為擴大國內需求、改善民生福祉、增強發展動力提供支撐,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大宏觀調控力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改善夯實基礎。同時,持續強化工業形勢監測分析,及時發現工業經濟運行中的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做好預研預判和政策儲備,切實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個強化” 打通,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壁壘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設備大量應用,對推動綠色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高度重視退役新能源設備循環利用,部分發電企業、設備生產企業、回收利用企業積極探索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技術和應用場景,積累了一定經驗,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實踐證明,高效循環利用退役風電、光伏設備,既能減少土地占用和環境污染,也能變廢為寶,回收利用這些設備中的金屬、玻璃等再生資源,是實現風電、光伏產業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重要舉措。李超表示,當前推動退役風電、光伏設備高效循環利用,仍面臨不少技術、經濟效益、商業模式等方面的難題。為打通風電、光伏產業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最后一環,今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促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進綠色設計、建立健全退役設備處理責任機制、完善設備回收體系、強化資源再生利用能力、穩妥推進設備再制造、規范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置等舉措,部署加快構建風電、光伏設備回收利用體系。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落實《指導意見》明確的各項任務,在科技創新、資金支持、培育模式等方面精準發力,有針對性地解決制約退役風電、光伏設備高效循環利用的難點堵點問題,重點做到“三個強化”。一是強化科技創新,將推動將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技術研發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重點專項,開展退役風電、光伏設備高值利用等重點難點技術攻關,同時推廣先進工藝技術應用。二是強化資金支持,將統籌現有資金渠道,加大對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重點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為符合條件的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類項目提供融資便利。三是強化模式培育,將結合風電光伏設備布局情況,支持重點地區建設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產業集聚區,探索區域協同回收利用模式。同時,培育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央企“領跑者”,發揮帶動引領作用。來源:物流時代周刊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超百億件!義烏成為全國首個!發布時間:2023-12-19
12月18日上午10時15分許,隨著發往日本大阪的電商快遞件正式發出,快遞顯示屏上的數據統計定格在100億,意味著今年從義烏發運的第100億件快遞正式誕生。至此,義烏成為全國首個年快遞量超百億件的縣級市。記者了解到,該件快遞從義烏出發,今天下午就將乘貨運專機抵達日本大阪。從2012年首破1億件到如今邁入百億大關,義烏僅用10年左右的時間。如今,平均每天有2800萬多個快遞包裹從義烏發往全國乃至全球各地,惠及了千家萬戶,也帶動了無數“義烏制造”“浙江制造”“中國制造”企業發展壯大。據悉,義烏現有快遞法人企業130家,從業人員3萬余人。遠近聞名的義烏“快遞小鎮”集中了16個百萬級大型分拔中心,義烏全境則有151個大中型建包場所,倉配一體、“一倉發全國”的物流模式,大大降低了快遞企業的運輸成本。值得關注的是,近10年來,義烏的市場經營主體數量的年均增幅超18%,如今已達到104.68萬戶。其中,今年新設的市場主體中,從事電商及跨境電商的企業占比超七成。“目前,每天從義烏‘出港’的跨境包裹已達15萬個,同時實現進村、進企的無死角通達。”義烏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負責人王東升說,同時,目前義烏已經實現所有在義快遞品牌100%通達義烏所有行政村,快遞投遞頻次每周5天以上,形成了農民收寄便利、產業拓寬出路、快遞企業降本提效共贏局面,實現日均投遞量從3000多件提升至8000余件,快遞收寄時長從原先2-3天縮短至當天送達,效率提升一半以上。快遞公司投遞成本從原來2.5元/件下降到1元/件。如今,義烏高效的物流進村體系已帶動義烏紅糖、毛店春茶、紅苗櫻桃、喬亭村大米、清溪村藍莓等10多個農產品進城項目,據初步統計,累計銷售農產品超100萬單,銷售額超3000萬元。來源:中國義烏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商務部:中國跨境電商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發布時間:2023-12-18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14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以來,中國跨境電商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前三季度跨境電商進出口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4%,拉動同期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速超1個百分點。束玨婷表示,四季度以來,不少跨境電商平臺通過舉辦促銷活動、加大流量投入、提升服務水平等方式,進一步贏得包括歐美在內的多國消費者青睞,在假日購物季中表現良好。行業數據顯示,部分平臺11月在歐美市場的成交金額增長超過兩倍。今年,我們報請國務院出臺《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鼓勵各地方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會同有關部門印發《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發展有關舉措》。優化跨境電商企業出口退運措施。組織召開跨境電商、海外倉等現場會,舉辦新業態專題培訓,遴選優秀實踐案例,復制推廣經驗做法,多措并舉促進跨境電商健康持續創新發展。下一步,商務部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規范與發展并重,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強能力建設。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聚焦平臺合規、知識產權保護等企業關注問題開展培訓,助力跨境電商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二是促進數據共享。加強海外智慧物流平臺建設,進一步優化跨境電商綜試區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功能,引導更多跨境電商企業、海外倉企業等對接。三是加快標準建設。我國在跨境電商領域已形成國標、行標等各類標準百余項。商務部將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將更多內容成熟、應用效果好的做法轉化成為標準。來源:商務部網站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當國產汽車“開上”中歐班列發布時間:2023-12-15
日前,一趟中歐班列JSQ商品車專列,從重慶市永川區欄桿灘站出發,直通歐洲。車上的貨物只有一種,那就是在永川生產制造的232臺長城汽車,總貨值約4200萬元。11月14日,重慶市永川區首趟中歐班列JSQ商品車專列(左)在永川欄桿灘站等候發車。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今年以來,汽車出口專列開行增量顯著,越來越多的車企選擇通過“鋼鐵駝隊”運輸汽車。截止11月27日,中歐班列(西安)汽車整車專列開行211列。過去汽車出口通常走海運,需要45天至60天,現在通過中歐班列(西安)運輸只需15天。吉利汽車集團西安吉利汽車有限公司制造總監陳斌表示,汽車出口專列的開通,為公司提供了綜合成本低、運輸效率高的海外發運選擇。▍汽車產銷顯著增長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產銷量已連續14年居世界首位,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三成。全國汽車保有量目前達到3.3億輛,穩居全球首位。據商務部消費促進司一級巡視員耿洪洲介紹,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產銷量連續8年位居全球首位,市場份額占到全球一半左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1至10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2401.6萬輛和239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和9.1%,汽車產銷量保持穩步增長。1至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735.2萬輛和72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9%和37.8%,市場占有率達30.4%;新能源汽車出口99.5萬輛,同比增長99.1%。據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介紹,10月份,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289.1萬輛和285.3萬輛,產量環比增長1.5%、銷量環比下降0.2%,同比分別增長11.2%和13.8%,汽車產銷量繼9月后再創當月歷史同期新高。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王俠表示,國際化是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車企“走出去”有助于繁榮全球汽車市場,惠及全球消費者。在連續兩年實現百萬輛增長的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汽車出口338.8萬輛,超過去年全年的311.1萬輛,同比增幅高達60%。▍中國汽車“通達”世界海關總署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外貿出口21.6萬億元,同比增長0.3%。拉動增長的主力仍是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8%,出口總值占同期出口總值近六成。其中,汽車6529.2億元,增長79.6%。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乘聯會)統計口徑,2023年1-11月乘用車出口345萬輛,同比增長64%。11月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23.5%。隨著出口運力的提升,11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33.3萬輛,同比增長75%,環比增長5%;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4.5萬輛,同比下降37%。今年4月,比亞迪已經開始通過中歐班列新能源汽車出口專列出口新能源整車。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海外業務總監康艷表示,中歐班列為比亞迪開通了高效快捷走向中亞的物流通道,成為開拓中亞市場貿易重要的樞紐線。據中鐵聯集西安中心站總經理李金龍介紹,中歐班列長安號自2013年首發以來,累計服務企業16500家。與平臺公司攜手,先后開行了比亞迪、吉利等特色專列,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定制化的優質班列產品。此外,作為北方汽車出口的重要樞紐,今年1至8月,天津口岸累計出口汽車30.9萬輛,同比增加23.8%。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9.3萬輛,再創新高,同比增加31.1%。據寧波海關統計,今年1至7月寧波梅山口岸出口電動載人汽車2.18萬臺,價值3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2%、37.9%,保持較高的增長態勢。(新華網)來源:物流時代周刊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