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中心
當前位置:直播供應鏈與物流產業博覽會 > 搜索中心
NEWS
搜索中心海關總署呂偉紅:筑牢三道防線 保障進口食品安全發布時間:2024-10-05
由國務院食安辦、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中央網信辦等28部門及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的2024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9月25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出席2024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并講話。他指出,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要堅持源頭嚴防,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不斷拓展覆蓋面、提高有效性、增強約束力,嚴格把住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關口。要堅持過程嚴管,增強監管敏感性,細化責任措施、創新監管方式,切實做到知責知重、敢管真管,聚焦影響惡劣、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及時出手、快速反應、重拳嚴懲。要堅持風險嚴控,加快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提升檢測抽樣的科學性、針對性,強化監督抽查結果處理,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食品安全風險。要堅持違法嚴懲,依法嚴厲打擊食品安全犯罪行為,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警示和引導經營主體誠信守法經營。海關總署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呂偉紅發布了今年1月至8月海關進口食品安全監管相關情況。呂偉紅表示,海關推進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筑牢境外、口岸、境內三道防線,加強事前、事中、事后三段管理,有力保障了進口食品安全。一是強化源頭管控。規范實施準入管理,完成48個國家(地區)75種次食品及食用農產品準入。二是嚴格口岸監管。發布進境食用農產品不合格通報4214份,退運和銷毀不合格食品2564批次,對4419家口岸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實施量化分級管理。三是加強后續查核。查處行政處罰案件1749起,貨值2417.9萬元,共立案偵辦涉稅的食品走私案件479起,案值73.5億元。四個最嚴”即“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四個最嚴”要求。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中國跨境電商穩步拉動外貿增長 促全球供應鏈深度融合發布時間:2024-10-04
《中國新電商發展報告2024》(下稱《報告》)27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電子商務在拓展國際經貿合作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僅鞏固了其外貿新增長點的地位,還促進了全球供應鏈的深度融合。該《報告》由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與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聯合編撰。《報告》指出,過去一年里,在業態融合和技術創新的雙重推動下,中國新電商的領域不斷擴大,形成了“電商+教育”“電商+娛樂”“電商+健康”等多元化服務生態。人工智能、VR/AR、區塊鏈、“元宇宙”等前沿科技的運用,不僅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還提高了供應鏈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報告》指出,經過多年發展,跨境電商與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共同構成中國三大貿易方式,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新動能。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達到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其中,出口1.83萬億元,同比增長19.6%,進口0.55萬億元,同比增長3.9%。2024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22萬億元,企業主體超12萬家。《報告》表示,這些數據充分展示了中國跨境電商的強大實力和廣闊前景。據介紹,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額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為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中國跨境電商進口額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為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新西蘭。《報告》特別提及,中國相關行業協會和政府部門積極參與制定行業標準,涵蓋電商直播、內容制作、數據處理、消費者隱私保護等多個方面,為行業提供了可遵循的操作規范。來源:中國新聞網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外貿/物流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全國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發布時間:2024-09-30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截至9月29日,今年全國快遞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其中品牌全網營收規模居前三位的快遞企業分別是順豐速運、中通快遞和圓通速遞。自2021年首次超過1萬億元以來,我國快遞年業務收入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突破萬億大關的用時逐年縮短,今年比去年提前近一個半月。這一成績的取得,不僅展現了郵政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成效,也凸顯了其在服務生產、促進消費、暢通循環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更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持續向好發展的勢頭。今年以來,郵政快遞業不斷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在規模經濟效應持續放大的同時,產業融合度、供給適配度、高效便捷性和服務穩定性均得到明顯提升,成為拉動生產消費、促進產業升級的“加速器”。“起飛!”9月中旬,一架滿載50噸貨物的快遞全貨機從杭州蕭山國際機場起飛,前往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該航班每周運行2班,去程主要運載跨境電商平臺包裹及電子配件,回程將帶回汽車零配件等貨物。近年來,郵政快遞業著力構建“樞紐+通道+網絡”的現代寄遞服務網絡體系,積極融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建成了覆蓋全國、深入鄉村、通達全球的郵政快遞服務網絡。在這張郵政快遞服務網絡上,有近200架全貨機翱翔于藍天,27萬多輛快遞服務汽車疾馳在街巷,41.3萬處各類營業網點遍布城鄉,近3000個各類分撥中心每天處理超4億件快件……在拓展網絡規模的同時,郵政快遞業還持續改善服務質量。郵政、快遞企業不斷創新服務內容和形式,持續提升服務標準,加強員工服務技能培訓,健全完善售后服務體系,全方位多層次提升快遞服務品質。在云南昆明,當地郵政、快遞企業用服務換溢價,為鮮花寄遞定制“航空+冷鏈+品質快遞”的綜合運輸方案,全方位確保修剪、預冷包裝后的鮮花24小時便能抵達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主要城市,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長的同時也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當前,郵政快遞業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創新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如智能安檢、自動分揀、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等設施裝備迅速應用,北斗導航、5G技術、人工智能不斷融入到攬收、分揀、運輸、派送各個環節,提升了生產效能,降低了運營成本。在產品創新方面,“成本分區、服務分層、產品分類”的發展理念已經成為行業共識,郵政、快遞企業不斷推動產品和服務創新,發展出時效件、經濟件、大件、冷鏈、同城等多元化寄遞服務業務,進一步滿足了差異化和個性化的社會需求。綠色是郵政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在江蘇丹陽,當地快遞網點推出“廢舊紙箱兌換積分”活動,市民可用積分抵扣寄件費用或者兌換生活用品,回收來的舊紙箱將免費提供給寄件時有需要的市民。類似的綠色低碳活動已在全國多地開展。截至目前,全行業電子運單和可循環中轉袋基本實現全覆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超過95%,快遞包裝的標準化、循環化、減量化、無害化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緊緊圍繞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堅持數字化和智能化賦能行業,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數字化和智能化觸角更加充分地延伸到收轉運派的各個環節,有效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加強寄遞網絡建設,圍繞城市群建設優化寄遞樞紐布局,持續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完善國際寄遞服務網絡,不斷提升內外聯通能力。持續深化產業協同,推動服務鏈條與先進制造業相融合,更好服務經濟發展。不斷壯大市場主體,積極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來源:國家郵政局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外貿/物流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新政策新渠道護航中國企業揚帆“出海”發布時間:2024-09-29
近日,《中國證券報》刊發文章《新政策新渠道護航中國企業揚帆“出海”》。文章稱,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簡稱“中上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境內市場上市公司共實現海外業務收入3.83萬億元,同比增長12.84%,增長率提升9.93個百分點;海外業務收入占比10.98%,提升1.39個百分點。專家表示,近年來,得益于“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及日益完善的市場環境,中國企業不斷加快全球布局的腳步,積極探索海外市場,開啟“出海時代”,已成為推動我國國際化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國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中上協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我國境內股票市場共534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半年度報告。從各企業半年報來看,企業出海步伐加速,模式升級。中上協數據顯示,上半年上市公司實現海外業務收入3.83萬億元,同比增長12.84%,增長率提升9.93個百分點;海外業務收入占比10.98%,提升1.39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海外業務收入增長11.61%,增長率提升7.57個百分點,占比18.91%,提升1.73個百分點。近兩年,出海被不少中國企業視為“破局”的關鍵。從“新三樣”到電子、生物醫藥等多行業,從單純產品出口到產業鏈出海,上市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升級產業競爭模式,在海外市場建立和鞏固優勢。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出口14.26萬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出口機電產品8.41萬億元,同比增長8.3%,占我出口總值的59%。不僅是上市公司,中國各類中小民營企業也在謀求出海之路。“不出海,就出局。”山東濟寧薩奧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廣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發出這樣的感慨,“在濟寧市凱旋路上能看到的機械廠基本都在謀求出海。這幾年公司外貿的發展非常快,受益于海外基建業務的興起,濟寧薩奧的小型挖掘機等工程機械出口業績,增長勢頭非常迅猛。”跨境電商開辟出海“新航道”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如今幾乎是“萬物皆可跨境電商”。中國企業、中國產品出海提速也得到了跨境電商的支持。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22萬億元,同比增長10.5%,高于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4.4個百分點。跨境電商進出口從2018年的1.06萬億元,到2023年的2.38萬億元,5年間實現了1.2倍的增長。“鏈”接四海、通達全球,廣大消費者和企業“買全球、賣全球”的需求如今能在指尖輕松實現。就連工程機械也搭上了跨境電商的“順風車”。阿里國際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線上交易額增速最高的10個行業中,一半都與機械設備、施工建材有關。尤其是工程機械行業中的明星熱銷產品,像挖掘機、裝載機、鉆機等,在阿里國際站上的線上交易額增速都超過50%。山東恒旺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明濤介紹,公司主要生產大型挖掘機、推土機、鉆機、打樁機。“從阿里國際站過來的訂單生意,每年都有40%至100%不等的增長。截至目前,從平臺來的訂單,大概占了公司外貿營業額的70%。”劉明濤表示,公司現有的供給已經跟不上從阿里國際站來的海外需求了。近期,他正在為新增的需求忙碌,擴建新的廠區,公司也將邁入下一個發展階段。政策支持企業“走出去”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出海拓市場。6月,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旨在通過鼓勵跨境電商新業態的發展,拓展新的貿易增長點,幫助企業利用更高效的方式實現出海并增厚海外收益。7月,商務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商務和金融協同 更大力度支持跨境貿易和投資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保險機構優化承保理賠條件,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為企業更好“走出去”提供保險保障。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認為,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能有效支持外貿高質量發展,減少企業對傳統市場的依賴,實現全球范圍內的供需對接,妥善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減輕生產經營壓力,降低貿易風險。“未來應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與解讀,幫助企業準確理解政策內容、適用范圍、申請條件及流程等,確保企業能夠充分享受政策紅利;同時,要引導企業用好用足現有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政策,深化數字貿易領域國際合作,幫助企業拓展多元市場。”劉向東說。來源:新華社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1至8月份中歐班列開行13056列 發送貨物139.9萬標箱發布時間:2024-09-27
今年1至8月份,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3056列,發送貨物139.9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2%、11%,其中8月份開行1653列,發送貨物17.3萬標箱。今年以來,中歐班列已連續6個月單月開行數量突破1600列。 今年以來,國鐵集團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要論述和對中歐班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發揮國際和國內協調機制作用,積極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擴大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開行規模,開行數量和運行品質持續提升。積極參與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跨里海中歐班列實行常態化開行,通道多元化發展穩步推進。強化境內運輸協調,拓展中歐班列輻射范圍,陜西榆林、山西呂梁等國內城市首開中歐班列,助力內陸城市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推廣快速通關模式,持續提升中歐班列通關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呼和浩特市首次開行采用“鐵路快通”模式的中歐班列。加強中歐班列安檢查危和裝載加固工作,強化全程盯控,確保了安全平穩運行。 中歐班列開行實現量質提升,有力保障了國際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暢通,為中歐貿易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也充分反映了我國外貿穩中向好的態勢。下一步,國鐵集團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聚焦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持續推動中歐班列朝著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發展,為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可靠運輸保障。來源:中國鐵路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外貿/物流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跨境貿易新業態——跨境易貨貿易發布時間:2024-09-26
近日,云南省政府印發的《中國·昆明國際陸港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探索發展離岸貿易、轉口貿易和新型易貨貿易。在日趨復雜的國際經貿環境下,將新型易貨貿易模式推廣至國家之間的跨境易貨貿易無疑是開辟國際貿易新渠道、探索國際產能合作、促進外貿發展的重要創新舉措。一、什么是新型易貨貿易?1.易貨貿易是指支付結算采用以貨換貨的方式,即商品經過計價后進行交換,以補充現匯不足的貿易。政府間的易貨貿易也稱協議貿易,需要簽定貿易協定與支付協定。民間的易貨貿易包括補償貿易,也可以部分現匯與部分易貨相結合。2.新型易貨貿易是一種貿易新業態,借助區塊鏈、數字化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以物易物平臺,對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供需雙方之間進行等值貨物或服務的直接交換,促進產、供、銷資源匹配,有效促進經濟循環,是我國現有貿易形式的有利補充。3.新型易貨貿易具備以下特點:易貨國家方面:主要面向開展易貨貿易意愿強烈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易貨企業方面:遵紀守法、誠信經營的國際貿易企業均可在核準經營范圍內開展易貨貿易。易貨通關方式方面:一般貨物,以易貨貿易(0130)方式報關,海關按照一般貿易方式監管。易貨關稅方面:易貨貨物按一般貿易貨物照章征稅,減免稅應辦理減免稅審批手續。易貨標的方面:不限于貨物貿易,還可以服務貿易形式開展易貨貿易。業務場景方面:創新探索“跨境直接易貨”“易貨+保稅”“易貨+海外倉”“易貨+離岸”“易貨+跨境電商”以及“易貨+海外工程”等新型易貨貿易場景模式,并不斷根據業務實踐開展創新試錯。計價貨幣方面:積極響應人民幣“走出去”戰略,逐步采用人民幣計價,為跨境人民幣結算探索路徑。交易方式方面:以數字化貿易為手段,公共信息平臺為載體,依托互聯網、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搭建的新型易貨貿易服務平臺,平等參與“一對多”“多對多”的易貨貿易。二、跨境易貨貿易的優勢一是有助于解決傳統國際貿易發展難題,實現跨境貿易順暢進行。在新型易貨貿易中,交易雙方直接進行商品或服務的交換,不涉及貨幣結算和支付,避免受限于貿易壁壘、匯率波動。二是有利于維護國家外匯金融安全。新型易貨貿易雙方簽訂易貨合同,通過貨物的進口與出口完成交易,貿易全程不動用資金,不收付外匯。有效維護我國正常的貿易秩序和外匯金融安全。三是有利于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新型易貨貿易在國內,有利于盤活企業庫存,減少不良資產,解決企業資金短缺、訂單少、出口難等困境;在國外,是開辟新市場、新客戶,拓展發展空間,整合國外資源的有力手段;是充分調動“兩個市場”,整合“兩種資源”,聯通國內國際的重要載體和紐帶,為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發展動力。四是有利于加快我國貿易強國建設。新型易貨貿易能降低銷售、采購、換匯、結算等環節交易成本,提升我國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新型易貨貿易主要面向新興市場國家,以大宗商品、農產品為主要易貨標的,減少我國在大宗商品、農產品進口方面的外匯支出;實施人民幣計價,有利于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進程,助力我國掌握貿易源頭,爭取國際貿易定價權,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加快貿易強國建設。三、我國跨境易貨貿易發展情況目前,我國跨境易貨貿易主要面向國家以伊朗、非洲、東南亞等為主,出口商品主要是汽車整車及零配件、建筑材料、離心機、電路開關、醫療外科儀器器具、輪胎、家用電器、IT產品、生活用品等,進口商品主要是大宗商品、農產品、示波器、頻道分析儀、檢測儀器、錳礦及其精礦、云母等。2022年全國易貨貿易進出口額達到23.16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海南23.05億元,占全國總額的99.5%,同比增長80%;山東415.8萬元,位居第二,同比增長220%;湖南323.4萬元,名列第三,同比增長45.3%。跨境易貨貿易的高速增長趨勢,反映了該領域所存在的巨大需求。各地也積極推進了跨境易貨貿易的開展,取得一定成效。(一)依托中歐班列,建設跨境易貨貿易試點浙江自貿試驗區金義片區通過創新中歐班列義烏、金東雙平臺運營模式,將其貿易影響力輻射至歐亞大陸50多個國家、160多個城市;通過建設“一帶一路”物流樞紐,并結合新型跨境易貨貿易試點工作,率先建立海關報關、數據統計等閉環管理規則。(二)探索跨境易貨貿易全流程機制青島探索了跨境易貨貿易全流程機制,以“0130易貨貿易”監管方式申報鍍鋅卷出口報關,實現出口閉環、易貨貿易全流程業務落地,打通跨境易貨貿易各個環節,拓展跨境貿易流通新渠道。(三)構建易貨貿易產業鏈通道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片區依托中非經貿博覽會落戶長沙的優勢,構建起我國內陸地區與非洲大陸的易貨貿易平臺。長沙通過建設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完善長沙至非洲客貨運航線網絡、建設國際智慧物流信息平臺、建立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從而逐步打通湖南與非洲之間的“投資生產―融資進口―保稅加工―全球銷售―易貨貿易”產業鏈。來源: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外貿/物流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