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中心
當前位置:直播供應鏈與物流產業博覽會 > 搜索中心
NEWS
搜索中心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發展 | 海關總署等部門發布《關于智慧口岸建設的指導意見》發布時間:2024-09-25
海關總署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交通運輸部 國家移民局 國家鐵路局 中國民航局 國鐵集團關于智慧口岸建設的指導意見署岸發〔2024〕8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的部署要求,統籌口岸發展和安全,加快口岸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推進智慧口岸建設,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智慧口岸建設指導意見如下:一、建設目標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一體化數字底座,運用先進設施設備和新一代數字技術,建設以口岸設施設備智能化、運行管理數字化、協同監管精準化、綜合服務泛在化、區域合作機制化為主要特征的國際一流現代化口岸。到2025年,普通口岸設施設備和信息化短板基本補齊,口岸通行狀況明顯改善;重要口岸設施設備和監管運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樞紐口岸基本建成智慧口岸并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到2030年,初步建立口岸各參與主體智慧互聯、協同聯動、高效運行的良好生態,部分口岸智慧化程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口岸,引領全球智慧口岸發展。二、口岸設施設備智能化建設(一)口岸生產運營設施設備智能化。鼓勵口岸經營主體開展老舊設施設備升級改造,推廣智能裝卸、理貨、堆存、換裝等口岸智能化作業模式。鼓勵有條件的港口建設自動化無人碼頭,實現設施設備運行狀態實時監測,集裝箱自動化轉運和堆垛,運輸工具行駛路徑智能規劃調度,口岸作業全過程智能化管理。推進與毗鄰國家同步升級邊境口岸基礎設施設備,協同提升雙邊口岸通行能力。(二)口岸查驗設施設備智能化。大力推進非接觸式和非侵入式執法設備、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設備等智能化設施設備聯網應用,推動卡口設備、視頻及相關智能設施設備升級共享,提升口岸查驗效率,促進口岸資源高效利用。加大國門安全新技術創新應用,鼓勵研發應用便攜快篩快檢設備,實現檢得準、檢得快、管得住,構筑國門安全智能防線。三、口岸運行管理數字化建設(三)口岸運行管理可視化。采用數字技術提升口岸運行動態感知能力。匯集基礎設施、物流運行、通關監管等信息,形成口岸全要素數據資源“一個庫”。實時監測口岸運行關鍵指標,可視化展示口岸日常運行情況,分析處置口岸異動事件,實現口岸全景式運行管理“一張圖”。(四)口岸聯防聯控智能化。協同建立融合基礎數據、風險特征、知識圖譜、算法模型、信息應用于一體的口岸聯防聯控綜合調度平臺。建立健全口岸聯防聯控工作機制,聯合開展口岸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分析研判、指揮調度、應急處置等工作,實現全鏈路、全周期、閉環式口岸防控管理“一鍵達”。(五)口岸績效評估數智化。圍繞口岸硬件設施、通行能力、投入產出、運行安全、通關便利、智慧智能、管理服務、社會效益等方面,建立口岸綜合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模型,實現口岸全方位績效評估“一把尺”。將評估結果應用于口岸分級分類動態管理,促進口岸合理布局和資源高效利用。開展口岸整體通行效率分析,解決口岸堵點痛點問題。四、口岸協同監管精準化建設(六)口岸智能通關。推進智慧口岸與智慧海關、智慧邊檢、智慧海事建設等深度融合,在口岸通關領域廣泛運用智能手段,實現最小干預、快捷通關、精準監管。運用智能感知識別、分析預警、檢疫查驗等技術,實現順勢監管,探索推進無感通關。推廣出入境交通運輸工具及駕乘人員一站式通關驗放,探索實施旅客出入境邊檢通關新模式。加強“e航海”科技應用,試點建設新一代船舶交通管理系統,推進海事監管與航海保障融合發展。(七)口岸協同作業。高效銜接口岸通關和物流作業,加強雙向信息交互,提升物流運行效率。加強港航、場所、查驗單位等相互間信息聯通,大力推進直裝直提、放行裝卸及設備交接無紙化操作等,擴大出口拼箱貨物“先查驗后裝運”。推進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開展公路口岸跨境物流信息交換,推動鐵路運單和通關申報數據復用,促進標準融合、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八)口岸聯合監管。整合優化口岸監管資源,建立跨部門縱橫聯動、共管共治、高效協同的監管機制。推進危險品貨物、野生動植物生物、運輸工具備案和動態、出入境人員預報、檢驗檢測報告等信息聯網共用和監管互認。加大智能審圖、視頻識別等智能應用,實現信息集約共用、智能研判處置。實施船舶、航空器、火車和機動車輛等出入境運輸工具聯合檢查,推廣跨境車輛智慧驗放一體化。五、口岸綜合服務泛在化建設(九)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強化“單一窗口”標準版與地方特色應用集成,深化“通關+物流”“貿易+金融”建設,覆蓋跨境貿易全鏈條業務。提供智慧稅則信息查詢、單證智能生成、智能輔助歸類、智能校驗匹配、智能合規檢查等服務。建設跨境貿易知識庫,為企業提供政策措施精準投放、辦事流程指引、智能檢索問答等服務。建設在線企業工作臺,支持企業系統直聯,提高系統互操作性,滿足企業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推動企業常辦事項向移動端延伸,實現更多服務事項掌上辦、隨時辦。(十)構建多元化物流服務網絡。加強不同物流組織形式之間銜接聯動,構建內暢外聯的多元化物流服務網絡。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實現托運人一次委托、費用一次結算、貨物一次保險,聯運全程“不換箱、不開箱、一箱到底”,多式聯運經營人全程負責。加強生產、貿易、倉儲、物流等行業合作,推進智慧倉儲、智慧物流、智慧工廠與智慧口岸建設融合,實現傳統模式向數字化轉型。加強口岸與產業腹地、港區間、園區間智慧化協同聯動,擴大“異地貨站”“組合港”“聯動接卸”“離港確認”試點,拓寬貨物運輸通達性。(十一)促進跨境貿易數字化。整合數字貿易、數字物流、數字金融等資源,完善跨境數字貿易基礎設施。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發展。探索智能撮合、智能合約、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便利在線跨境交易。加快航運貿易數字化建設,暢通國際物流“門到門”服務。試點建設跨境線上法律服務平臺,提供域外法律查明、咨詢、合規、案件辦理等服務。(十二)服務口岸經濟發展。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推進“智慧口岸+”特色加工、專業市場、商貿物流、邊民互市、邊境旅游等,促進口岸經濟發展。推動服務貿易數字化,建設邊(跨)境經濟合作區服務平臺,更好聯通“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支持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沿邊臨港產業園、國際陸港發展,推動跨區域信息資源共享和產業鏈銜接,促進中西部地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六、推動口岸區域合作機制化(十三)服務國內區域協調發展。支持“灣區跨境通”建設,推進內地和香港、內地和澳門貨物“一單兩報”。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智慧監管平臺。探索長江經濟帶沿線口岸物流智慧聯運模式,優化“水水中轉”物流運輸銜接,推進長三角口岸一體化發展。加強內陸口岸與沿海、沿邊口岸協作,建設數字西部陸海新通道。(十四)促進國際互聯互通合作。推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以及重要貿易伙伴開展口岸領域交流與合作,建設中國與東盟、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貿易合作網上服務專區。加強與全球主要口岸合作,探索推進數字化提(運)單互聯互認、無紙化放貨、跨境物流全程可視可溯。推進國際航行船舶、檢驗檢疫、優惠原產地等領域相關電子證書交換。探索建設《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原產地累積規則計算平臺。推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信息互換。七、智慧口岸數字底座建設(十五)升級改造“單一窗口”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升級完善底層平臺,增強“開發運維一體化”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和服務能力,適應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推進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建設,優化數據交換共享機制,完善數據治理,依法依規有序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利用。(十六)強化安全運行和客戶服務。落實國家網絡和數據安全管理要求,推進可信環境下的隱私計算技術應用,完善聯合運維保障機制,提升故障快速響應處置能力,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高效運行。建設智能客服中心,規范服務流程,為用戶提供全天候不間斷的快速響應和精準服務。(十七)建立健全智慧口岸標準體系。以標準化引領智慧口岸建設,構建包括通用基礎標準、設施設備標準、數據交換與技術支撐、管理與服務標準、評價標準和安全標準等維度的智慧口岸標準體系。推動標準應用實施,支持相關行業部門、社會團體參與標準制定工作。海關總署(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要加強統籌協調和跟蹤督促,科學評價智慧口岸建設工作進展,及時推廣經驗做法,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要按職責分工積極參與,形成工作合力,為智慧口岸建設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口岸所在地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將智慧口岸建設納入地方發展規劃,明確責任分工,細化目標任務并落實到位。有關地方和部門要按照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做好經費保障,促進智慧口岸建設持續穩定發展。海關總署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交通運輸部 國家移民局 國家鐵路局 中國民航局 國鐵集團2024年9月10日來源:海關發布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共和國故事丨如今,10分鐘就能運送1949年全年快遞發布時間:2024-09-24
在數字化的今天,當指尖輕觸屏幕就能瞬間傳達心意,你是否還記得手寫信件的溫度?讓我們開啟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探索物流網絡的時代變遷。曾經,有一個職業,無論走到哪兒都吸引著人們期盼的眼神,新中國成立后,郵政機構被賦予了服務人民的全新使命。墨綠色的郵筒上刻下了“人民郵政”的承諾,成了信息流通的起點。那時,全國僅有70.6萬公里郵路,只有十分之一的郵路能使用機動運輸工具,余下的路程,郵遞員們只能靠騎馬、自行車甚至徒步、飛線鋼索來穿越山河,將每一封信送達遠方。數十年間,一條條郵路從無到有,到了1978年,全國的郵政網點比新中國成立初期翻了近一倍,信筒信箱超過了15萬個,信息傳播的網絡日益密集,連接了更廣泛的地域。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人們的信件不僅能夠跨越山河,還能飛越國界,郵政系統創新推出了國際特快專遞業務。新時代的今天,不僅是郵政,物流相關的市場主體也超過600萬,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快遞服務末端從縣城延伸至鄉村,全國已建成43萬個村級綜合便民服務站,偏遠地區的人們也能享受到便捷的快遞服務。隨著通信網絡的發展,人們之間的信件往來大幅減少,網購成了生活的新方式,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成為常態,“網上下單,快遞到家”,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國快遞量由2013年的92億件,快速上升到2023年的1320億件,上漲超13倍,持續穩居世界第一。87萬郵政工作人員,450萬快遞從業人員日夜奔波在路上,確保每一份包裹都能準時送達。冷鏈運輸、智能分揀、無人機投遞等高新技術運輸工具的使用,讓農產品走向城市市場,讓中國的好物走向全球。曾經需要十數日才能送達的包裹,如今也許只需48小時就能到達消費者的手中。“車馬慢”的時代已然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高效、便捷、快速響應的新時代,這一切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常態。今天,當我們想起那些綠色的郵筒,那些曾被視為即將消失的它們,卻依舊堅守崗位,成了城市公共設施的標志性存在,全國,仍有近十萬個信筒信箱,連接過去與現在,承載的記憶與情感,歷久彌新。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義烏物流產業博覽會組委會、義烏外貿工廠展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中秋假期全國共攬投快遞包裹超27億件發布時間:2024-09-23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中秋節放假期間(9月15日-17日),全國郵政快遞業運行總體平穩,攬收快遞包裹13.07億件,比去年中秋假期日均增長35.4%;投遞快遞包裹14.07億件,比去年同比增長45.7%。 中秋佳節,月餅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從貴州省人民醫院的“省醫月餅”,到山西非遺小吃“空殼月餅”,再到百年老字號“盧師傅”月餅……各地特色月餅紛紛出圈,迎來一波銷售熱潮。快遞企業積極通過開展批量發貨、備貨入倉、恒溫冷運、整車直發等模式,縮短月餅運輸時間,保障高峰的發運需求。全國400萬快遞小哥堅守崗位,穿梭在大街小巷,守護著萬家團圓。 進入9月以來,海鮮、水果等產品的寄遞需求旺盛。快遞企業強化運力調配,優化網絡資源,升級生鮮冷鏈運輸方案,有效助推了消費市場潛力的加快釋放。與此同時,隨著各地以舊換新政策的出臺落地,家居家電市場迎來了“金九銀十”的旺季,快遞企業探索推出“換新+回收”服務,為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提供支撐。 此外,為應對今年第13號臺風“貝碧嘉”,國家郵政局充分發揮郵政快遞業保通保暢工作機制作用,完善應急預案,強化值班值守、信息報送和應急處置,指導各地郵政管理部門和郵政快遞企業,特別是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等地合理安排生產運行,加強網絡生產運營的動態管理,統籌調度全網資源全力滿足人民群眾節日期間寄遞服務需求,助力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來源:中國郵政快遞報社 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外貿/物流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我國快遞寄遞需求旺盛 加速釋放消費市場潛力發布時間:2024-09-21
國家郵政局獲悉,今年中秋小長假期間(9月15日至17日),全國郵政快遞業運行總體平穩,全國共攬投快遞包裹超27億件。其中,攬收快遞包裹13.07億件,比去年中秋假期日均增長35.4%;投遞快遞包裹14.07億件,比去年同比增長45.7%。 中秋佳節,月餅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從貴州省人民醫院的“省醫月餅”,到山西非遺小吃“空殼月餅”,再到百年老字號“盧師傅”月餅……各地特色月餅紛紛出圈,迎來一波銷售熱潮。快遞企業積極通過開展批量發貨、備貨入倉、恒溫冷運、整車直發等模式,縮短月餅運輸時間,保障高峰的發運需求。 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進入9月以來,海鮮、水果等產品的寄遞需求旺盛。快遞企業強化運力調配,優化網絡資源,升級生鮮冷鏈運輸方案,有效助推了消費市場潛力的加快釋放。 自8月1日開海后,在蘇魯海鮮批發市場駐場的快遞小哥就忙碌起來。“很多本地人會在這里選購海鮮,寄給外地的親朋好友,還有游客通過微信向海鮮老板訂購海貨,再由我們寄送。”快遞小哥說。 2023年,贛榆區寄遞企業共寄遞海鮮產品超6000萬件。今年8月2日至9月4日,大約有690萬件海鮮快遞從贛榆發往全國各地。 當前,葡萄銷售旺季和旅游旺季疊加,新疆郵政快遞企業主動進景區、到果園、設展臺,通過設置冷運前置倉、“冷鏈+航空”等方式,讓葡萄新鮮“飛”出吐魯番,快速運達目的地。 據吐魯番市郵政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自今年7月下旬葡萄上市以來,吐魯番各寄遞企業累計寄出16.76萬件,帶動葡萄產值800.27萬元。 “咱衛輝的鮮桃,果香濃郁、脆甜可口,歡迎下單!”日前,在河南省新鄉市郵政直播基地的直播間內,主播正熱情推銷當地鮮桃,直播3小時收獲超2000單訂單,銷售額近7萬元。 截至目前,河南省建設村級快遞服務網點超3.8萬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超3.6萬個、交郵合作站點1941個,開通交郵聯運線路204條,綜合服務站建制村覆蓋率達84.7%,快遞服務通達率100%。如今,越來越多的“豫農優品”通過郵政寄遞渠道暢銷全國。 與此同時,隨著各地以舊換新政策的出臺落地,家居家電市場迎來了“金九銀十”的旺季,快遞企業探索推出“換新+回收”服務,為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提供支撐。 此外,為應對今年第13號臺風“貝碧嘉”,國家郵政局充分發揮郵政快遞業保通保暢工作機制作用,完善應急預案,強化值班值守、信息報送和應急處置,指導各地郵政管理部門和郵政快遞企業,特別是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等地合理安排生產運行,加強網絡生產運營的動態管理,統籌調度全網資源全力滿足人民群眾節日期間寄遞服務需求,助力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來源:快遞物流之聲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外貿/物流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暢通國際物流 實現共贏發展發布時間:2024-09-20
中國商務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全國跨境電商主體已超12萬家,建設海外倉超2500個、面積超3000萬平方米,其中專注于服務跨境電商的海外倉超1800個,面積超2200萬平方米。本報記者近日來到德國杜塞爾多夫、杜伊斯堡等地,對5家中國外貿企業的11座德國海外倉進行了實地探訪。這些“海外驛站”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助力外貿企業進一步提升出海效率、完善服務鏈條。01 連點成線,升級海外倉儲服務 早上8點剛過,位于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莫爾斯市的西郵物流歐洲倉內,數十臺搬運機器人接收指令,按照系統設定的最優路徑揀選當天出庫的貨物。今年上半年,該倉累計存儲290萬件中國商品,包括汽配零件、戶外家具、光伏產品等。 在德國杜塞爾多夫、杜伊斯堡和漢堡等地,分布著百余家承接中國商品的海外倉,將各類商品運往歐洲大陸的各個角落。海外倉的優勢在于縮短時長、節約成本、加速貿易周轉。按照普通跨境物流方式,客戶下單后,商品從中國運抵德國最快也需要5至10天。有了海外倉后,商品直接從海外倉出庫后可次日或隔日到達德國主要城市,與中國國內物流時效不相上下。 同時,海外倉有助于破解退換貨等售后服務難題,進一步提升顧客體驗和中國商品的全球競爭力。例如,顧客如需退貨商品,只需退到海外倉進行調配即可,大大節省了時間和物流成本。西郵物流歐洲區首席執行官葉俊辰表示,日益增長的對外貿易量,對跨境物流鏈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外倉也從單一倉儲功能向多功能綜合服務轉變。 伴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強海外倉建設與合作。中國家居品牌致歐科技的歐洲倉位于德國杜伊斯堡港,從港口場站到倉庫僅需10分鐘。據致歐科技歐洲業務總監王彤介紹,2024年上半年,致歐科技在歐洲新建了3個自營海外倉,全球自營海外倉總面積達35萬平方米,帶動營收同比增長超過41%。“對很多中國企業而言,高效的跨境電商是發展海外業務的關鍵,而擁有自己的海外倉是提高電商效率的重要一步。”王彤說。02 聚鏈成網,加速商品跨境流動 貨輪排隊停靠,火車鳴笛駛入貨運場站,卡車搭載著印有“漢新歐”“義新歐”“西安港”等字樣的集裝箱往來奔馳……在德國漢堡港,記者看到一派繁忙景象。 中遠海運創新物流服務模式,首次在漢堡港附近設立約1萬平方米、具備合規危險品儲存資質及保稅功能的中繼倉,在國內外“雙倉聯動”之間搭建一條傳輸通路,滯期費降低90%以上。“我們的目標是聚鏈成網,連接海外倉及海陸空運輸鏈,暢通國際物流通道,為歐洲地區提供全數字化供應鏈服務網絡。”中遠海運物流歐洲公司總經理王曉昀說。 智能化、數字化是國際物流運輸的整體發展趨勢。華貿國際物流(德國)有限公司隸屬于中國物流集團,是德國貨運代理協會成員。據該公司歐洲空運運力總監高翔介紹,近年來公司通過引入貨代智能系統,在國內攬收、干線運輸、海外樞紐處理和目的國配送等關鍵環節實現了跨境物流全鏈路的智能化高效管理。“貨物一動,通知自動觸發,何時到德國,什么時間派送,客戶都能收到實時信息。” 根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的統計數據,今年前7個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1403列,發送貨物122.6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2%、11%。截至7月初,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24個城市,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貨運線路之一。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交通與物流系主任貝恩德·諾合認為,中歐班列運輸服務網絡基本覆蓋亞歐大陸全境,有效擴大了中國與沿線各國經貿往來,加速了要素資源跨境流動。03 拓展商機,創造更多合作機遇 不斷升級的國際物流體系,提升了貿易效率,深化了各方之間的經貿合作。 “中國美食很有特色,我們希望將其推薦給更多外國消費者。有了海外倉,可以確保海外消費者下單后,產品能直接從海外當地倉庫發貨,在最短時間內到達顧客手中。”德國赫爾曼國際貿易公司市場總監齊蒙介紹,近年來歐洲用戶對中國特色美食產品需求激增,公司與中國食品行業加強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和海外倉的協同聯動,將來自中國的知名酒水飲料、方便速食、火鍋底料、休閑零食等數百個品牌,成功引入德國、法國、芬蘭等20多個歐洲國家。 在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維利希市,4座占地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的倉庫幾乎存滿了來自中國的消費電子產品:掃地機器人、電動滑板車、運動手表……艾克斯迪亞公司與中國多家消費電子品牌建立了合作關系,該公司首席運營官格哈德·路易斯認為,公司熟悉當地市場和行業標準,通過與中國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可以更好拉近中國品牌與歐洲消費者的距離,“德中企業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中國海外物流網絡日趨完善,也在助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進駐杜伊斯堡市的中國企業從10年前的40家增加到如今的120多家,涵蓋物流、電子商務等各行各業。”杜伊斯堡市政府中國事務專員馬庫斯·托伊貝爾表示,中歐班列不僅帶來了很多高質量的中國商品,也推動著更多中國企業來到德國投資興業,為杜伊斯堡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為德中合作創造更多新的發展機遇。來源:人民日報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外貿/物流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我國對歐美發達經濟體進出口增速加快!發布時間:2024-09-19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與歐盟、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進出口貿易總值的同比增速均已轉正。今年前8個月,對歐盟、美國進出口增速進一步加快,較前7個月的數據分別增長了,0.7個百分點和0.3個百分點。今年1至8月,歐盟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與歐盟貿易總值3.72萬億元。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指出,數據表明當前外需仍有韌性。美國補庫繼續支撐全球貿易。最新數據顯示,6月美國庫存同比增長2.1%,銷售同比增長2.2%,均達到年內最高點。從歷史數據看,美國主動補庫通常持續7個月左右,本輪補庫周期始于去年12月份,或已接近尾聲。同時,歐盟消費需求回暖,服務業PMI已連續7個月高于榮枯線。港口擁堵導致國際運輸時效下降,歐美企業或已提前開始為圣誕節備貨。此外,全球半導體周期保持上行,8月韓國出口同比增長11.4%,利好我國電子產品出口。來源:國際商報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外貿/物流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