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中心
當前位置:直播供應鏈與物流產業博覽會 > 搜索中心
NEWS
搜索中心跨境電商板塊增速明顯 | 前5個月我國冷鏈物流總額同比增長4%發布時間:2024-07-11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6月2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5月份,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35.3萬億元,同比增長5.9%;物流需求延續穩步恢復態勢。從結構看,新動能、新業態助力物流需求升級態勢向好。1—5月份,工業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5.7%,其中,高技術制造物流總額增速近9%,保持快速增長。在假期效應、電商促銷以及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等因素帶動下,與民生消費相關的物流需求回升明顯。1—5月份,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11.4%,5月當月增長12.6%,比4月份加快3.7個百分點。特別是線上電商等相關物流需求加速回升。5月份,電商物流總業務量指數、農村電商物流業務量指數均在較高基礎上繼續上升,相比去年同期增速接近30%。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劉宇航介紹,消費領域保持較高增長,冷鏈增速保持4%,跨境電商板塊增速明顯,帶動了航空物流高速發展,特別是國內建立了很多航空物流樞紐,也進一步發揮它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多式聯運發展環境持續改善,帶動物流行業降本提效。1—5月,全國主要港區鐵路進港數量占比大幅提升,鐵水聯運占比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其中特別是煤炭等大宗商品運輸組織升級態勢明顯。同時,多部門、多區域相關物流政策協同發力,重點企業單位經營成本上漲勢頭得到一定遏制。來源:央視網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人民日報:國潮“出海”傳遞中國外貿新脈動(市場漫步)發布時間:2024-07-10
傳統文化與中國制造的碰撞,為中國外貿增添新亮色,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中國制造魅力在浙江采訪外貿企業,一家面料企業吸引了筆者的注意。隨著馬面裙、新中式等國風穿搭風靡全球,該企業自主研發的提花面料與制品在海外市場銷售火爆,前5月出口額超過4000萬元,成功打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市場。不只是國風服飾,書畫陶瓷乘著中歐班列遠銷歐洲,國貨美妝品牌在海外社交平臺吸引眾多粉絲關注……傳統文化與中國制造的結合,推動國潮消費品“出海”,為中國外貿增添新亮色,向世界傳遞著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新脈動。國潮“出海”的背后,是中國企業與時俱進升級制造工藝的不懈努力。在江蘇蘇州,華佳絲綢股份有限公司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消費驅動等多重因素帶動下,創建了一套適合企業發展的科技引領模式。企業自主研發的低齡蠶自動化養殖系統,可實現切桑、給桑、撒粉等環節的自動化、智能化。從一片桑葉、一粒繭,到一根絲再到最終產品,企業建成了高效穩定的全產業鏈體系,為生產優質絲綢面料提供了堅實基礎。國潮“出海”的背后,是中國企業守正創新增加優質供給的持續探索。無論是絲綢、陶瓷還是服飾,國潮消費品本身就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被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很多企業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探索“文化+”的多維表達。與博物館、歷史街區開發文化聯名款,將傳統文化與當代流行藝術、現實生活需要有機結合……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豐富精美的展品呈現出更多文化表達方式,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國潮“出海”的背后,是中國企業主動應變拓展貿易方式的積極嘗試。一把油紙傘,如何快速走進海外消費者的家中?在杭州海關的支持與指導下,安若素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業務,目前油紙傘的日成交海外訂單近百單。跨境電商連接制造與消費,為海外消費者了解中國文化、購買中國商品打開了新窗口,也為國潮消費品“出海”提供了新渠道。據杭州海關統計,1—5月,浙江省出口文化類商品619.9億元,同比增長12.2%。國潮“出海”火熱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一些國潮產品簡單堆砌文化元素,產品同質化;一些企業急功近利,未能在提升產品質量上狠下功夫。要想讓國潮產品在海外市場獲得更多訂單、開拓更大市場,企業還需向內深挖傳統文化內涵,不斷推出高質量的產品,向外樹品牌,拓展“出海”渠道,積極開拓市場,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中國制造新魅力,讓世界與中國在貿易暢通、文化交融中攜手并進、共迎未來。來源:人民日報、杭州海關發布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走播”帶來新商機 義烏市場變身“零成本”直播間發布時間:2024-07-06
“網紅”主播在攤位“走播”帶貨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國際商貿城“走播”實習帶貨主播一位、手機一部、支架一個,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這樣一群“走播”客,他們舉著手機,在琳瑯滿目的攤位中穿梭來往,帶著直播間的“寶寶”們“云逛”市場。通過“走播”這一直播形式,市場經營戶可以向消費終端實時展示商品,實現銷售轉化,不斷拓寬銷售渠道,帶來新的業務增量。這種無需囤貨的低成本運營模式也讓創業門檻一再降低,吸引更多人來到義烏創業。在當下外部形勢復雜多變、傳統經營模式遭遇瓶頸的大環境下,“走播”為市場開辟了全新的銷售模式。經營戶與主播“雙向奔赴”,讓市場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據市場發展委提供的數據顯示,1-5月全市開展網紅直播帶貨33.4萬場,同比增長35.22%,完成零售額221.48億元,同比增長21.58%。“這家店主打的就是新中式風,大家有喜歡的款式跟我說,我給你們詳細介紹……”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也生手作”原創飾品店,抖音主播“薯條”正在對著鏡頭介紹一款珍珠項鏈。這是兩天來“薯條”第二次來到“也生手作”直播。前一天,這家僅五六平方米的店鋪里擠滿十幾名和他一樣來自各平臺的主播。“這家店鋪貨品全、款式多、上新快,我們都喜歡到這里來直播。”通常早上看直播的人會少一些,所以主播們會習慣中午以后開播。為搶到一席之地,第二天“薯條”在市場開門后就早早來到店鋪開播。每天搶早來市場直播的還有李梅梅。兩部手機、1個手機支架、1個5萬毫安的充電寶,就是她和搭檔的所有裝備,可以支撐她們在市場播一天。“這個是福利款,姐妹們要拼手速了……”相比新入行的“薯條”,入行多年的李梅梅經驗更豐富,她善于用福利、特價等產品以及話家常似的互動和粉絲建立緊密的社群關系,從而增強粉絲黏性。“目前粉絲量在4萬左右,關鍵是我們的直播如粉絲親臨現場,全方位展示產品,滿足粉絲們不同的需求。”擁有穩定粉絲基礎的李梅梅每次直播下來至少會有一兩千單,單日最高銷售額曾達20多萬元。記者了解到,較強的帶貨能力讓她們備受市場經營戶青睞,不少店鋪從最初的抗拒直播變為主動來邀約。“現在固定合作的店鋪有十幾家,我們會根據他們的上新情況,排定一周的直播計劃。”李梅梅說義烏市場成爆款供貨地 既接大單也接小單下單—排期—生產—交貨,這是外貿訂單的交付節奏,而主播們的出現,打破了市場傳統的采購模式。在直播場域,海內外消費者和義烏市場上的經營戶通過主播這個紐帶聯動貿易,仿佛近在咫尺。借助直播平臺勢能,買賣全球更加方便快捷。為迎合這種多元靈活的采購場景,近年來,義烏市場悄然改變。“開發定制、源頭工廠、直播合作”“原創設計、網紅直播間”……行走在市場中,“直播”字樣抬眼可見。“也生手作”原主營外貿生意,以批量走貨為主。眼見著直播風頭更勁,今年他們開始涉獵內貿電商業務。為方便和主播們交流,“也生手作”負責人給自己起了一個花名——“大婷婷”。“國潮風愈演愈烈,我們也趁熱打鐵,推出了很多中國風飾品,很受主播歡迎。目前我們固定合作的主播有十幾位,平均單位主播一天的銷售量少則幾百單,多則幾千單。他們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業務增量。”“大婷婷”說。“早兒飾品”負責人毛旭霞花名“大漂亮”,這是主播們給她起的名字。她們在直播時會經常喊毛旭霞入鏡講解產品,時間久了,在各直播間混了個臉熟的“大漂亮”人氣還不賴。毛旭霞從父母手中接手飾品生意不過6年。恰逢義烏電商產業迎來高速發展期,憑著年輕人的商業敏感性,剛接手生意的她就結合當時市場流行元素推出一款小雛菊飾品,很快就在國內電商平臺上成為爆款。之后,“早兒飾品”開始逐漸轉向內貿,專為電商供貨。目前,“早兒飾品”固定合作的主播有幾十位,分別來自淘寶、抖音、快手等平臺。“如今,我們店鋪70%的銷售額來自直播。”毛旭霞說。主播們在平臺上貢獻了巨大的流量,也為市場經營戶帶來不錯的銷量。這種變化讓市場經營戶心態更加開放,他們不再固守傳統按期交貨模式,工廠也開始作出相應調整,采用更靈活的生產方式。既能接大單,也能接小單,更能接急單,義烏市場的靈活適應和不斷創新,也讓這里成為各類爆款的發源地。如國內電商網站上熱銷的防曬服、防曬口罩,巴黎奧運會的官方手環、獎杯,南美國家超市貨架上的日用百貨,國內外各大熱門景點的旅游紀念品……不斷刷新“與時間搶銷量”爆款速度,讓義烏成為一座活躍在熱搜上的城市。走出“格子間” 來到大市場2019年,被稱為直播電商“元年”,義烏眾多市場主體從傳統外貿抽身,進軍直播賽道,趕上了“風口”。如今,走在義烏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直播培訓”“網紅基地”“供應鏈”等關鍵詞構成的標語、廣告牌。這片電商創業的熱土,各個年齡的“淘金者”躍躍欲試,期待從火熱的電商市場中分羹而食。激烈的競爭中,也使義烏不斷催生出電商“拼殺”的新招式。如今,號稱“零成本”的“走播”在義烏國際商貿城走熱。主播們走出“格子間”,直接來到市場經營戶的商鋪,幫其銷售商品,從中賺取商品差價,雙方各取所需。“相比于傳統直播模式,‘走播’的選品更豐富,場景更新穎,還沒有庫存風險。”李梅梅說,一邊逛一邊直播給消費者推薦貨品,這種動態的直播形式,相對于傳統的圖片展示產品,更直觀、更細致、互動性更強,兼具直觀體驗和娛樂性質,來喚醒消費者購買欲望。近年來,為適應電子商務發展新趨勢,推動直播電商跨越式發展,創新商業新模式,義烏出臺《義烏市關于加快直播電商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對MCN機構、主播、直播基地等支持政策。同時,頒發全國首批電商直播專項職業技能證書,大力實施百場萬店、百場萬企、百場萬人行動,全面構建直播電商全周期賦能體系,直播電商主體數量激增。來源:義烏商報 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兩大巨頭相繼搶灘,南非電商市場有何特點?發布時間:2024-07-05
與其他大洲相比,非洲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尚未得到充分發展。正因如此,這片藍海在近幾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非洲第二大經濟體,南非的電子商務市場近年來取得了顯著增長,成為非洲大陸上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吸引著國際參與者的加入。本文將全面介紹南非的電商市場情況。市場規模概況預計2024年,南非電子商務市場收入有望增長12.3%,達到45.429億美元。2024-2028年的預計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9.3%,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4.949億美元。在南非零售市場,線上份額為7.5%,到2028年,這一百分比將平均增長5.1%,達到9.2%。電子商務已成為零售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業務發展到線上。推動這一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互聯網用戶率。2022年,近80%的南非人使用互聯網。預計到2027年,這一比例將增長10個百分點。此外,電子商務用戶數量也出現了類似增長。根據Statista《數字市場展望》的估計,2022年南非約有2700萬電子商務用戶,而到2027年,預計用戶數量將增加到3790萬。據ECDB對市場的分類統計,電子產品市場是最大的細分市場,占南非電子商務收入的25.8%。其次是時尚市場,占20.7%;愛好和休閑市場占19.9%;家具和家居用品市場占11.5%;護理產品市場占7.8%;食品雜貨市場占7.3%;DIY市場占其余的6.9%。市場參與者南非電商市場的最大參與者是takealot.com,該網站在2023年的收入為3.481億美元。據Statista在2024年3月進行的消費者調查,Takealot.com(綜合購物)、Shein(時尚)和Clicks(藥品和個人護理)是較受歡迎的網上商店。今年1月,Temu擴張至南非市場,希望繼續利用價格優勢贏得非洲消費者。5月,亞馬遜宣布其南非站上線。盡管南非已有多個成熟的本地電商平臺,如Takealot、Superbalist和Zando,但亞馬遜憑借其全球供應鏈管理和技術優勢,可以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更廣泛的產品選擇以及更高效的物流服務。這些優勢有望使亞馬遜對南非市場產生不小的影響。消費者行為在南非,大多數網購消費者使用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購物。據Statista的一項調查,77%的受訪者使用手機購買產品,排名第二的選項是筆記本電腦,超過一半的南非受訪者使用此種設備進行網購。相比之下,只有5%的人提到使用智能音箱(如亞馬遜Echo)或流媒體設備(如Chromecast)。使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購買商品,并靈活選擇送貨地址,也是南非居民參與網購的主要驅動因素。超過70%的受訪者表示,“送貨上門”是2022年在線購物的主要原因。約63%的受訪者表示,在線購物是為了避開人群,而約45%的受訪者則表示,在線購物是為了獲得更低的價格。退貨是較為普遍的情況。據2024年3月調查,多數南非受訪者(16%)表示退貨最多的商品是服裝,鞋類、箱包配飾分別對應13%和10%。支付方式2023年,南非的電子商務支付方式較為多樣化,由少數供應商主導,其中VISA卡和萬事達卡的份額最高,占90.7%。其他較為常用的支付方式還有銀行轉賬/預付現金(55.0%)和信用付款平臺Mobicred(39.3%)。電子錢包Ozow的覆蓋率為30.7%。電商推動力和發展趨勢南非電子商務領域的一項重大發展是Equiano海底互聯網電纜等基礎設施的引入。互聯網接入的改善將徹底改變在線購物體驗,擴大數字支付解決方案的覆蓋范圍,并為數字電商平臺帶來更廣大的消費群體。出于便利性和經濟性的考慮,南非消費者正迅速轉向線上和移動支付,其中“先買后付”(BNPL)模式獲得了極大的關注。這種模式為缺乏傳統信用資源的消費者提供了替代的信用方式,通過提升消費者購買力和購物體驗,有效增加訂單完成率,顯著推動了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這反映出靈活、消費者友好的金融服務正成為大趨勢。結論南非的電商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相信Temu和亞馬遜選擇在今年進入南非市場,是基于南非市場的巨大潛力、不斷增長的消費者需求、相對完善的物流和基礎設施,以及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等多方面的考慮。憑借互聯網普及率的提升和基礎設施的改善,南非的電商市場未來前景廣闊。隨著BNPL等新型支付模式的普及,南非的電商市場將迎來更多的機遇和廣闊的前景。來源:電商會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跨國貿易“加速跑”, 一圖了解中國跨境電商發展有多快發布時間:2024-07-04
來源:人民網查看詳細國家外匯管理局:優化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外匯結算服務,繼續加大對跨境電商的支持發布時間:2024-07-03
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深入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以下簡稱《論述摘編》)。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接受采訪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特別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國家外匯管理局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加大穩外貿穩外資力度,以服務科技創新和中小微企業為重點,持續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 一是在全國實施跨境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截至2024年5月末,全國已辦理優質企業貿易收支便利化業務超700萬筆。二是優化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外匯結算服務,2024年前5個月,銀行和支付機構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跨境電商辦理外匯收支約4億筆,輻射超過120萬家小微商戶。三是出臺針對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跨境融資便利化政策,允許其自主借用外債,大幅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截至2024年5月末,相關便利化融資業務簽約金額63.5億美元。四是加快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建設,截至2024年5月末,累計推出9個融資類、3個政策便利化類應用場景,助力近12萬家企業獲得融資超3400億美元、支持便利付匯超1.5萬億美元。 下一步,國家外匯管理局將繼續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助力更多經營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降低跨境結算成本,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擴面提質,便利更多信用優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外匯結算,支持貿易創新發展。二是繼續加大對跨境電商、海外倉等貿易新業態的支持。支持銀行、支付機構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貿易新業態主體辦理貿易結算,支持市場采購貿易主體通過聯網信息平臺在線自助辦理收結匯,助力降成本、增效率。三是有效支持中小科技企業創新發展。持續加強和完善面向科技創新的外匯政策供給,不斷提升中小企業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四是不斷豐富跨境金融服務平臺應用場景,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跨境結算便利化,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及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注:如有侵權,請聯系義烏博覽會組委會刪除此文章查看詳細